当前位置:牛郎日记>书库>穿越历史>唐残> 第22章 变化(中)

第22章 变化(中)

  做足了三天法事而带着吃剩的大包小包,重新踏上回城之后的周淮安身边,又多了两个陌生的面孔。却是他在这三天之内用三尺不烂之舌所一起拐带走的僧人。
  其中一个是那未成年的小沙弥,据说是因为长得比同龄人稍微粗壮一些,被当做成年的僧侣送过来充数,法名叫做圆静;因为他很小就被养不活的父母给舍进了寺院,大小就干的事最艰苦最低贱的活计,哪怕稍稍长大后依旧寺院当中最底层的一员;所以在听了周淮安所谓在红尘俗世历练的故事之后,打算就此还俗体会一番俗世生活的滋味;
  当然了,在周淮安的眼中他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剥削对象,因为在寺院中干过抄经和侍奉饭堂的杂活,所以还是算是粗通文字而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日后用来打下手和使唤奔走,多少可以让自己稍微轻松一些。
  而另一个则是完全的意外之喜的添头了;对方是广州大禅林保宁寺的年轻僧众了愿,出身比小沙弥要高上一些,境况也要好上一些;
  不过,据他坦诚所言,自己之所以被送过来参加这场强迫性质的法事,完全就是这所大型寺院当中的同辈师兄弟们排挤和侵扎的结果;因为他们既不看好来人能够活着回去的可能性,也不看好占据广州后的义军发展前景,反而担心就此与反贼们沾染上干系和嫌疑,破坏了出家人的清净玉修行圆满,所以干脆用黑箱操作的手段把他这一个倒霉蛋临时提升为典座,换上深色的僧衣而给塞了过来。
  这个结果让他很是沮丧和大失所望。但是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他出来之前又通过自己的故友知道了另一件事情;说是寺院的高层两序为了日后,能够与他这个是侍奉过反贼的弟子撇清干净,又私下销毁了他的僧碟和名录,禁止诸多僧徒再谈及他的名字;所以他如今已经不是身在空门之籍的无家可归之人了;
  是以在法师结束之后,主动提出想要追随在周淮安这个看来叛经离道的异类身边;学习他从天竺带回来的那些外道法门,顺便协助周淮安将那位子虚乌有的不远万里,长年行走在外域而见闻甚广的已故师长言行事迹,日后逐渐整理成书的某种宏愿。
  当然了按照他的说辞,这部著作若是日后能够成书的话,就算是不能成为开国时玄奘三藏的《大唐西域记》,或又是世上第一取经人高僧法显的《佛国记》、海上传经的高僧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那样的鸿篇巨著、传世瑰宝;那也是足以成为后人勒碑留名,传唱一时的经典了。
  而这位了愿的最大本事,就是他曾经在译经院带过的资历,让他能够流利的辩读多种外番文字和简单的语言对话,还有过亲手制版印书的经验。这就算是在广州这个万国通埠的所在,也是不错的额谋生手段和技艺了;而对于周淮安而言这也是某种天然的掩护和马甲啊。
  既然有这个胡萝卜吊着他,周淮安完全可以用后是那些知识体系中的经验总结,一点点的丢出来作为诱饵,而长期的驱使和压榨他的本事和专长。
  只是,当他再次回到了怒风营的所在地时,却被其中的热闹和喧闹给吃了一惊;这才走了三天时间,营地当中就已经多出了好些生面孔出来,他们几乎是乱哄哄的充斥在已经初步改造过的营地中,而让原本干净整洁起来的营区,再次变得凌乱和嘈杂起来。
  “快快过来和尚”
  对此,赶忙出来迎接而隐者他直往后门走的的王蟠,似乎也有着一肚子的苦水。
  “总算是盼得你回来了”
  “那些积下来的杂碎事情,可把俺给差点而逼疯了啊。。”
  “目前这又是什么状况。。”
  周淮安不由询问道。
  “这么营里又这么的乱。。”
  “那还不是老邓整出来的事情。。”
  王蟠看起来忧喜参半的叹了口气。
  “他建议俺吧那净水的家什献上去。。号为更多的义军将士造福一二。。”
  “结果,还真入了军府的眼中了”
  说到这里王蟠偏上不由露出一丝喜色和隐隐的尴尬。
  “自此特许我不重新扩充一番行伍。。”
  “故而,营中这些都是这两天挑回来的新卒。。”
  “还要劳烦你多家用心编配和安置了。。”
  “因为老邓这厮一下子就拉回来两三倍的人头,”
  “结果一时间管制的人手不够,就变成了这幅样子了。。”
  “这不,眼下很多人还还得睡在白地上,继续喝生水和薄粥来维持了。。”
  “盈利还有人在不断的丢东西。。”
  “对了,还有军府那儿指名要赏赐与你。。”
  说到这里他一拍手,指着新扩建的畜栏方向道
  “这不,听说了你就好一口吃的,送过来几口猪羊。。”
  “还有一石的米面和几匹粗绢,都放在你的屋里了。。”
  “好吧,这倒是个意外之喜啊。”
  周淮安如此想到,刚弄回来两个打下手的,还没有怎么安置下去这就有台阶送上来。
  再简单查看了畜栏里新增的牲口之后,他随即当场表示将其中五口猪只拿出来交公,算是大家同喜庆祝的加餐只用;只留下瘦巴巴的一只小羊和一只母羊,小羊可以养大了吃肉,而母羊正在哺乳期内,可以用来提供每天有限的羊奶。
  而房间里的那一石米面和粗绢也是同样处理,只留下小部分而其他全部交给公中,也算是变相堵上一些可能潜在眼红人等的口实和非议。
  毕竟,放在这个时代将这个功劳给独揽和贪墨掉,也是情理当中的事情,但是显然对方并没有这么做,无论是动机如何,周淮安都得承上这个情分了。那这些东西教工出去,接下来也更方便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了。
  比如,单独留下来那匹粗绢可以用来缝制几套全身换洗的衣物,留下的十几斤糙米和粗面,也可以用来加工成旅途当中便携口粮的试手。
  而随着周淮安的回归,骤然暴增军额所带来的后遗症和副作用,也在一片纷纷扰扰的喧嚣和杂乱当中,慢慢的重归于平静而转化成了规模更大的劳动场面。
  因为没有足够的装备和器械来训练他们,王蟠干脆灵机一动,把这些新卒大都暂归道周淮安这个副营管的配下,作为日常各种扩建工程和营造事项的基本劳役,直到相应的装备器械和营房场地,都已经筹备、建设完毕为止。
  而对于周淮安来说,有了两个可以进行基本沟通的打下手,实际上他的繁忙程度和工作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尽管如此,他每天还是尽量的抽空用简陋的器械锻炼自己,多干一点自己的私活,然后用一副看起来精疲力尽的姿态,去应对王蟠为首高层的关心和询问。
  只是在生活上,虽然每天有了不限量的食物供应,但也只能算是味道相当寡然的粗茶淡饭,唯一的特权就是有茶有酒,佐食里略见油荤而已;
  茶是晨起专供苦涩十足的大梗茶汤,发黑的叶子尝起来霉味不减;酒是午后小半壶没掺水的淡浊酒,里面的悬浮物和沉淀杂质多的就像是发酸的稀粥一样;至于每天供应的油荤,那其实大多是放了不知道多久的泛黑干脯和腊制品。
  只有日常的杂饭和饼食是没有限制想要拿多少就有多少,另外还可以开小灶煮点下饭的汤水而已;
  然而对周淮安而言这种标准的伙食,从热量上说勉强还算够了,但是营养成分上就实在有些差强人意了;因此他往往还要借住在火厨的便宜特权,进行有限的二次加工才能下口。比如在发酸的酒寥里打个鸭蛋,把泃死人的过期腊肉刨丝后和菜帮子一起煮成汤食。
  倒是大多数人都不吃的水产河鲜之类,在练习水性和洗澡为由的附带产出治下,在日常供应上相对要充足的多,在简单的碳烤和水煮、白灼之后,勉强可以作为蛋白质和钙等矿物质的补充来源。
  尽管是如此简陋和寒酸的草就三餐,却是足以让大多数义军士卒羡慕到眼红和各种流口水了。
  毕竟,按照周淮安短期内所掌握的家底情况,这怒风营的整体水平打死了也就是这个程度和上限了;作为农民军他们之前过的要艰苦的多;一天只吃两餐乃至是只有一餐,甚至隔三差五的饿肚子或是哨粮补给不济而啃树皮挖草根的例子,也是记忆里家常便饭的事情;
  现在还是得益于义军大部刚打下这繁华富庶著称的广州城,而仅仅是在这郊野也足以让怒风营,所获各种物用甚多的相对充裕时期。所以不管是那些新老义军,还是本地穷苦当中招募的初卒,对于目前的现状还是普遍比较满意和珍惜的。
  所以,当周淮安在厨艺上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能够将原本粗劣不堪难以下口的饮食,变成“珍馐美味”的传闻,通过火厨里打下手的杂役泄露出去之后;他原本和老冯头数人在内营治的私下小灶,就多了好些个前来窥探,进而拿着一份手信过来要求蹭食的中层头领们。
  作为蹭食群体不断扩大和一些诸如“竹节饭”“茶粥”“石子馍”“烙板食”等简易食谱扩散开来的代价,就是他管理下的柴禾薪炭的消耗量剧增,还有就是营中各种铁器制品相继报失和损坏掉的频频记录;
  以至于一次夜里跑出来的人太多,而惊动了巡营的旅帅邓存,以为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件,而吹号告警闹得鸡飞狗跳的差点炸营起来;然后才在天明后有急忙赶回来的王蟠哭笑不得之下弄清楚了,能够让营中这些中层头领们在夜里不惜浪费火烛偷偷摸摸的聚集起来,居然只是为了参加副管“和尚”在火厨里开小灶的集体夜宵加餐而已。
  因此,好些人因为违反营规而受到了训诫和惩罚,就连周淮安也没有例外;不过作为他的惩罚和补救措施,就是得负责重新建立起专供夜间值守的将士和中层以上头目们,提供热食汤水和其他补充的长效夜灶制度。
  然后,他乘机收集了营中散落的铁制品,而在新招募来的铁匠帮助下,用一点点的手敲和打磨抛平,最终打造出了好几套铸铁的大型锅具,以满足一次最少数十人份的大批量煎炒蒸煮的加工需要。
  这样他总算可以借机公器私用的,时不时吃上缺油少盐的炒菜和一些初级的煎烙制品,乃至私下进行烹煮煲炖的深层次食材加工了。
  然后,为了解决新出现的燃料消耗骤增的问题,除了多让人就近上山多砍伐柴草之外,他也开始尝试着让手下的泥瓦匠和制砖工进行堆窑,而烧出更加轻便耐久的柴碳来。又用竹骨框架和黄泥重新设计了大筒式鼓风炉灶,以充分的利用热值和火力;。。。于是,他第一次有了可以用来泡澡的热水,而不是用冷水冲在用热水擦拭,结果差不多在大锅水面上搓出了厚厚一层泥垢。
  为了方便将砍伐下来的柴禾运回,又在大路边上开出了一条通往山里简易小路,改造了手推车的结构而能够山路上负载和推走更多柴火,进而又建造了柴棚和转运堆场;乃至指导营中会打铁的人,对现有的刀斧工具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节改良和强化。
  然后在批量烧木炭的时候,又顺便烧出了少量的石灰和泥砖;为了收集更多的铁料和打造新的工具,开始逐批派出人手到附近的乡里去“筹备”和采买。。。。可以说原本怒风营已经有些停滞的发展和固化的氛围,也因此再次变得活跃和热闹繁忙起来了。
  而在这一系列被动或是主动引导的变化当中,他手下人等的技艺和分工也一步步的细化起来,而将作为其中的纽带和主导角色的周淮安,也给逐渐推动到了隐然不可或缺的位置上。
  在这一系列动静当中,原本操练声习习而怒风营也在一片劳作号子声声当中,渐渐有了一个“泥工营”的新绰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