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牛郎日记>书库>穿越历史>帝国风云> 第28章 主力决战

第28章 主力决战

  冯承乾没有退缩,末次信正也没有打算撤走。
  攻击机群离开后,末次信正首先让三艘战舰重新编队,并且确认损伤情况。
  八点十五分,在确定三艘主力舰的战斗力没有出现太大问题,而且“加贺”号出动的战斗机已经到达后,末次信正下令调整了航向,继续向西南航行,而且速度保持在二十四节以上。
  东南方向上,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是四艘轻巡洋舰的掩护下,也正以二十节的速度向东北航行。
  八点四十分“德夫林格”号与“比睿”号的了望员几乎同时看到了对方。
  此时,联合舰队里打头阵的不是旗舰“金刚”号,而是在之前的轰炸中没有遭受损失的“比睿、,号。原因很简单,宫振国投下的那枚炸弹,炸坏了“金刚”号的主桅杆,并且破坏了舰桥上的主测距仪,对“金刚”号的主炮火力产生了一些影响,也使“金刚”号的指挥能力有所降低。
  问题是,末次信正没有来得及转移到“比睿”号上。
  结果就是“金刚”号只能通过旗语,向其他两艘战舰下达作战命令。
  在末次信正看来,这是大问题。要知道,即便在无线电台问世之后,旗语也是指挥舰队作战的主要手段之一。更何况,现在是白天,能见度并不低,而且“金刚”号居中,能够与前后两艘主力舰联系。
  因为东面就是九州岛,所以“德夫林格”号率先向左转向。
  末次信正没有犹豫,立即命令舰队左转。
  可以说,这个时候,末次信正不是信心十足,而是骑浑难下。已经与中国舰队进遇,在分出胜负之前就没有理由撤退。
  只是,联合舰队转向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
  八点五十分,在转向到三百度之后“德夫林格”号率先减速,并且在一分钟之后向交战对手打出了第一枪齐射。
  后面“吕佐”号与“兴登堡”号也在八点五十二分完成了校射。
  因为没有及时转向,也没能立即降低航速,所以“比睿”号到八点五十五分才进行了校射“金刚”号与“雾岛”号则是在八点五十七分,才完成了校射。这个时候,三艘战列巡洋舰已经打出三枪与四枪齐射了。
  更重要的是,利用这几分钟,特混舰队把交战距离缩短到了一万八千米。
  对三艘日舰来说,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距离。
  要知道,在这个距离上“德夫林格”级上三百八十毫米主炮打出的重型穿甲弹能够击毁所有在大战期间建造的主力舰。虽然“金刚”
  级进行了现代化改装,由战列巡洋舰升格为快速战列舰,但是只加强了侧舷装甲带,并没有加厚装甲甲板。更重要的是“金刚”级的改造很不彻底,即便是加强了侧舷装甲带,也只得到了大战时期的水准,甚至比大战后期的战列舰都差得多。
  导致“金刚”级改造不彻底的主要原因,也是干舷过低,即在改造中,不能大幅度增加排水量,不然过低的干舷将对航行安全、主炮火力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增加战舰在受损后翻覆沉没的风险。
  可以说“德夫林格”级在改造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战列舰。
  相比之下,改造后的“金刚”级仍然只算得上是战列巡洋舰。
  更重要的是,一万八千米的交战距离,对“金刚”级上的十四英寸主炮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虽然在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的同口径主炮能够在这个距离上击毁包括“德夫林格”级在内的所有战列巡洋舰,但是别忘了“德夫林格”级已经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不管是侧舷装甲带还是水平装甲都得到了强化,防护能力与“拜仁”级相当,已经达到了战后战列舰的标准。
  大战期间的几场海战已经证明,十四英寸穿甲弹在这个交战距离上,对战列舰的威胁并不是很大,击穿概率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
  此外,日本海军并没有仿效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为远战研制重型穿甲弹。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与美国海军已经跟上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步伐,专门为远战研制了重型穿甲弹,并且修改了炮战规则。可惜的是,日本海军并不重视远战,也就没有研制或者采购重型穿甲弹。
  说起来挺有越,日本海军不重视远战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约炮弹。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场大规模海战进绊分析后,日本海军得出了一个结论,即远距离炮战的命中率太低,不足以决定舰队决战的最终结果,因此日本海军在末来发展中应该更加重视近距离炮战。
  为此,日本海军一直非常重视主力舰的航速。
  拿在战后建造的“长门”级战列舰来说,其最高航速达到了二十七节,而美国海军在同期建造的“科罗拉多”级只有二十节,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德意志”级只有二十五节,英国皇家海军的“纳尔逊”级也只有二十三节。很明显,日本海军的战列舰在最高航速上比其他国家的都高了一些。
  除了重视速度,就是主炮的近距离威力了。
  显然,日本海军认为,在近距离炮战中,能够节约弹药,而节约观念在日本海军中根深蒂固。
  当时,三艘“金刚”级的主炮,配备的是只有六百多公斤的轻型穿甲弹。
  如果交战距离在一万四千米、或者一万二千米以内,三艘“金刚”
  级就拥有与“德夫林格”级一较高下的能力。
  可惜的是,只要交战距离超过一万四千米,三艘“金刚”级就别想占到便宜。
  三艘“金刚”级开始校射的时候,三艘“德夫林格”级已经完成了“热身运动”进入了战斗状态。
  八点五十八分“德夫林格”号首开战果。
  命中点在“比睿”号的“炮塔,也就是紧挨着后舰桥的主炮炮塔顶部,重型穿甲弹直接砸穿了炮塔的顶部装甲,在炮塔内部爆炸。虽然日本海军吸取了大战中的经验,在改造的时候为“金刚”级的主炮提弹通道增加了第三道防火防爆门,并且制订了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手册,在战斗时三道防火防爆门都得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不得在炮塔内存放弹药,但是这一炮也使“比睿”号丧失了四分之一的主炮。更重要的是,爆炸时横飞的碎片,打坏了后舰桥上的测距仪,导致没有受损的x炮塔只能利用自备的简易测距仪,从而使该炮塔的准确率大幅度降低。
  紧接着“兴登堡”号也取得了战果。
  命中点在“雾岛”号的舰首,而且离炸弹的命中点非常近。更重要的是,这枚穿甲弹的引信在非常恰当的时机启动,结果在爆炸之后,几乎炸飞了“雾岛”号原本就已经受损的舰首。当时“雾岛”号的主锚飞落到了好几百米之计。受此损伤“雾岛”号的最高航速骤然降低了三节以上。
  九点过三分“鼻佐”号才取得了第一个战果。
  根据了望员观察到的情况,穿甲弹的命中点在舰桥左侧的副炮炮廓附近,而且肯定造成了严重损坏。但是根据后来获得的消息,打中“金刚”号的这枚穿甲弹没有爆炸,当时爆炸的是堆放在副炮炮廓里的一百五十二毫米炮弹。这次打击,直接摧毁了舰桥左侧的两门一百五十二毫米副炮,并且导致该区域的三条损管通道阻断,并且导致附近十多个舱室被海水淹没。
  打到这个时候,三艘日舰只取得了一个战果。
  中弹的是“吕佐”号,命中点在b炮塔正面。因为日舰使用的是轻弹,所以采用了较为低伸的弹道。如果当时日舰有重弹,就会采用高抛弹道,命中点就不会在炮塔正面,而是在炮塔顶部。显然,这两种情况的结果会截然不同。炮塔正面是全舰装甲最厚的地方,即便在一万二千米的距离上,十四英寸穿甲弹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击穿。相反,炮塔顶部装甲要薄得多,也就更容易被击穿。
  当然,这次直接命中,也导致“吕佐”号的b炮塔在接下来的十多分钟内没有能够打出一枚炮弹。
  要知道,就算没有击穿装甲,十四英寸炮弹爆炸时的威力也十分惊人,能够震伤、甚至震死炮塔内的炮手。
  九点过五分,第二波攻击机到达。
  只是,冯承乾并没指望八架“海鸥,…集够取得胜利。
  原因很简单“加贺”号派来的十二架战斗机早已到达,而且就在联合舰队东北二十多公里外待命。
  进到日本战斗机拦截,八架“海鸥,…很难发挥决定性作用。
  有起的是,三艘日舰在这个时候停止了炮击。似乎,为了应付空中威胁,日舰必须让主炮停火。
  可惜的是,冯承乾没能抓住这个机会。
  因为在攻击机进入之后,为了避免误伤,所以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也在这个时候停止了炮击。
  激烈的炮战嘎然而止,轰炸与防空作战成为新的委头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