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牛郎日记>书库>穿越历史>唯我独裁> 第558章 喷气时代降临

第558章 喷气时代降临

  有青海湖级这种强悍的补给舰,中华帝国即使没有海外军事基地进行补给,也能够保持全球投送的作战能力。而在非战争状态下,青海湖级补给舰便成为中华帝国海军公开运输武器的海上工具。
  随着中华帝国的“大灰狼舰队”抵达雅典,希腊首相梅塔克萨斯组织了庞大的欢迎仪式,并且同李鼎新、王国明等人举行会晤。期间,希腊为了应对意大利的军事入侵,急需从中华帝国获得先进的武器装备,因为意大利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1936年4月,希腊原副首相梅塔克萨斯将军担任首相。8个月后,这个民主主义重要发源地便被置于空前的军事独裁之下。
  比起历史上的某些同行,梅塔克萨斯可谓是聪明人。他没有进行例行的大清洗,一切整肃都不动声色得进行着。在秘密警察头头马里亚达基斯的精心策划下,左翼政治家和工会领袖被关押或流放,共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目睹了几出杀鸡敬猴的把戏,梅首相的政敌们都识时务得转为中立,一切自由言论都被压制下去。独裁者成立了一个纳粹式的青年组织(e.o.n)。
  梅塔克萨斯认为,民主宪政不可能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这一莱因哈特式的论断至少在军事上被历史证明了。
  1936年,战争的硝烟已经能呛着人了,希腊独裁者的嗅觉显然比捂着香水手绢的张伯伦和达拉第强——虽然梅塔克萨斯也是纳粹粉丝,被国际舆论称之为“德国人养的”,但梅塔克萨斯不认为希特勒会帮助希腊对抗对希腊领土虎视眈眈的意大利。
  在梅塔克萨斯的主导下,希腊军队迅即武装起来,军队现代化与军事动员计划的订立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军队由陆军总参谋长,梅塔克萨斯的主要助手帕帕戈斯将军统辖指挥。大量的公共工程,尤其是战略上需要的工程在集中加紧建设。边境地区修建了新的公路,旧铁路换上了新铁轨,同时抢修了一批堡垒。
  希腊对外贸易一向以德国为主。梅塔克萨斯尝试着将贸易伙伴改换为中华帝国和英国,但对中华帝国的外贸总是高度的逆差,于是梅塔克萨斯决定重点对英国大量出口烟草等货物。他欢迎英国的代表团留驻希腊,并设法排除一切德国机构。
  巴尔干的民主国家们面对纳粹的獠牙,惊恐万状,见风使舵,末了一败涂地,而真正在一定程度保卫了民族独立与光荣的,居然是名列欧陆四大独裁国家的希腊,不能不说是个发人深省的讽刺。 以1936年7月的荣特鲁公约肇始,希腊开始了一连串的外交活动,签订一系列外交友好条约,尤其是1938年与土耳其的友好中立条约的订立,使希腊能放开手脚应对即将来临的来自西方的威胁。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忙于西线战事,意大利在法国战场上进展不顺,于是将矛头对准巴尔干国家。
  1938年9月,意大利撤除了布置在希腊边境的驻阿尔巴尼亚的军队,并重申1928年的意希友好条约,否认对希腊的侵略企图。墨索里尼耍着毫无新意的旧把戏意图麻痹希腊政府,一如他的好兄弟希特勒麻痹英法一般。可惜,希腊人拒绝成为墨索里尼如意算盘上的珠子。梅塔克萨斯对墨索里尼抛来的媚眼照单全收,同时静静的进行备战工作。外交活动继续卓有成效得展开:与英国谈定了一项财政援助,由此希腊可以从德国的经济控制下抽身。
  1938年底,希腊正式加入了英、法签订的反对同盟国侵略相互支援的协定,希腊正式加入协约国阵营。虽然土耳其也是同盟国阵营,但是土耳其始终没有参战,对英法是宣而不战。而英法也非常默契的没有出兵土耳其,维持跟土耳其的不战不和关系,全力对付德意西三国。
  希腊加入协约国后,并不希望参战,也希望跟土耳其那样不战不和。但希腊从没对“爱好和平”的墨索里尼向他摇晃的橄榄枝抱有任何的奢望。梅塔克萨斯于1939年2月开始召集后备军队,3月,他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国家正处在危险之中,要求希腊军民做好战争准备。
  此时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在意法边境碰了一鼻子灰,被希特勒大骂没有用的废物,墨索里尼非常的不爽,在希特勒的刺激下,终于按耐不住了。
  4月15日,一艘意大利潜艇在蒂诺斯乌海港用鱼雷击沉了希腊巡逻艇埃里号。同时,一个叫霍贾的阿尔巴尼亚人在边境的一次纷争中被打死,墨索里尼就此对希腊大加指责。5月26日,墨索里尼再次导演出一场边境事件。28日,最后通牒不负众望的来了:意大利军队要求希腊割让克里特岛、克基拉岛和部分伊皮里亚,并自由使用比雷埃夫斯港(雅典的外港)。
  如果说意大利军队之前在法国战场上的一系列乌龙事件还可以称之为失误的话,那么这场墨索里尼给希腊的最后通牒则直接被全世界人民扣上了“蠢货”的帽子,因为墨索里尼在给希腊发表最后通牒时,拿着的是一份旧地图,上面标注的克里特岛早已经转让给中华帝国作为军事基地了。墨索里尼只想找借口对希腊发动战争,浑然没有意识到他不经意间摸了一把中华帝国的虎须。
  结果可想而知,通牒刚刚发出半个小时,意大利总理府墨索里尼的办公室就遭到了中华帝国驻意大利大使滕继聪的踹门。
  “你在向中华帝国宣战吗?”
  滕继聪一掌拍在墨索里尼的办公桌上,杀气腾腾。
  直到许多年后,墨索里尼回忆当时的情况都不禁打了一个哆嗦,道:“中华帝国的大使实在太不给我面子了!但我当时已经被吓傻了!”
  面对滕继聪大使的咆哮,墨索里尼一脸的无辜,随后冲进来的意大利外长多兰诺德急忙做出了解释,称这一切都是误会。
  墨索里尼这才明白原来他犯了一个最低级的错误,连忙向滕继聪道歉,并立即公开向中华帝国道歉,把总理府秘书送上军事法庭承办,算是给中华帝国一个交代。
  尽管墨索里尼一再封锁消息,第二天全世界的媒体都头版头条报道了意大利政府的乌龙事件,让墨索里尼非常没面子。
  与此同时,笑得肚子疼的希腊首相梅塔克萨斯也只有用一个词——“oxi”(“不”)干净利落得拒绝了意大利的最后通牒。
  墨索里尼为了尽快转移全世界人民对他的注意力,当即下令意大利军队入侵希腊。
  战争开始了。6月2日晨,意大利军侵入希腊。意气风发的墨索里尼命令手下,不要把进攻一事通知希特勒,“让他从报纸上读到我已经占领了希腊吧!”
  意大利进攻军共8个师——包括一个装甲师,150多架飞机,意图打希腊个措手不及,在大雪封山前速战速决,占领希腊。
  意军作战计划规定:从阿希边境发起进攻,突破希军防线,粉碎其基本兵力集团;尔后向萨洛尼卡(塞萨洛尼基)发展进攻,歼灭希军残部,占领希腊全境。意军“阿尔巴尼亚”集团军群(辖第9、第11集团军,由v.普拉斯卡上将指挥)共15.7万人,其中准备入侵希腊的主要兵力共8个师约8.7万人,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
  希军(总司令为a.帕帕戈斯上将)部署在北部地区的第1、第2、第5军共12万人,但阿希边境一线仅部署有2个师另2个旅和13个独立步兵营,共2.7万人,20辆坦克、220门火炮和36架飞机。
  希军决心依托边境筑垒地域组织防御,阻止意军突入国土纵深。
  6月2日,意军分三路向弗洛里纳、沃武萨和约阿尼纳发起进攻,由于意大利军队装备了德国的最先进的2号主战坦克,希腊陆军装备的还是早期从中华帝国进口的m16主战坦克,虽然坦克性能上差距不大,但是希腊财力有限,坦克数量不足,一线的希腊陆军根本挡不住意大利军的装甲部队的猛攻,加上希腊空军也不如意大利空军强大,于是希腊军队连连失利,意大利军乘机向南推进50~60公里。
  但希军并未就此放弃战争,失去了沿海平原地带后,希腊军队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顽强抵抗。一方面想英法协约国求援,另一方面敦促中华帝国尽快将希腊购买的军事物资交付给希腊军方。
  英国为保持其在巴尔干的影响、开辟对德作战新战场,于10月29日开始援助希腊,派遣航空兵支援希军作战。
  随着中华帝国“大灰狼舰队”到访希腊,希腊军方再次提及军火问题,于是李鼎新和王国明经过研究并且请示了帝国总参谋部之后,迅速作出回应,同意了梅塔克萨斯的请求,向希腊出口总额高达4.5亿龙币的军火和军事物资。这批物资比之前希腊军方采购的军火贵了很多,但是中华帝国表示可以立即交货,于是希腊军方咬牙同意了,因为这批军事物资关乎希腊能够顶住意大利军的入侵。
  中华帝国紧急交付给希腊军方的武器装备包括中华帝国最先进的歼十出口版战斗机200架,m28a1出口版主战坦克300辆,以及歼十和m28系列坦克所需要的1000台发动机,用于帮助希腊空军和陆军现役的地狱火战斗机和m16a8主战坦克的升级改装。另外,希腊军方还专门从中华帝国进口了用于针对意大利陆军配备的pt-3型主战坦克的反坦克步枪,反坦克火箭弹等先进武器,还有适合于希腊陆军山地作战的武器装备。
  中华帝国对外出口了现役的歼十战斗机和m28系列主战坦克,主要是因为世界武器装备革新的速度太快了,欧洲英法德等国家在一战后的条约时代期间,科技进步神速,中华帝国的飞机和坦克等武器装备领先欧美十几二十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想要让各交战国购买中华帝国的武器装备,就必须拿出最先进的出来。
  当然,在欧美武器装备快速革新进步的时候,中华帝国自身也不忘记革新。
  就拿出口给希腊军队的歼十战斗机和m28主战坦克等先进武器,这已经是十多年前中华帝国的武器装备了。中华帝国国内早已经研制出了替代歼十战斗机和m28系列主战坦克的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按照中华帝国空军战斗机的研发标准,继歼十黑鹰战斗机之后,中华帝国下一批服役的战斗机型号被定义为j-11歼击战斗机、a-5强击战斗机、f-6舰载战斗机、f-8鱼雷轰炸机。而轰炸机型号则被定义为h-7战略轰炸机、b-2战术轰炸机。
  之所以一下子出现多个空军采购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型号,主要是随着战斗机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其作战任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中华帝国空军的战斗机只有一个型号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和服役,战斗机只此一种,作战任务也只有一个,就是夺取制空权。但随着战争的模式的不断变化,中华帝国军方发现,空地协同作战、空海协同作战和空空作战时,战斗机的战术执行任务不断的变化着。
  例如空地协同作战时,中华帝国空军战斗机的主要任务是对地实施攻击,使用火箭弹、航空炸弹攻击敌人的坚固防御设施、装甲部队和步兵,这需要战斗机具备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而不再注重于空中格斗,注重俯冲速度和贴地飞行性能,这需要一款对地攻击力强悍的战斗机,而不是传统空优歼击战斗机的特长,中华帝国将这种对地作战飞机称之为强击机。
  同样,舰载战斗机的作战任务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早期中华帝国的海军航空兵只配备了一种型号的舰载战斗机,但海战除了夺取制空权之外,舰载战斗机还得参加对敌舰队轰炸的攻击任务,以及支援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的对海岸攻击等作战任务。执行这些任务时,需要让舰载战斗机挂载航空炸弹、鱼雷、火箭弹发射器等对海对地攻击武器,这样就需要舰载战斗机放弃空优作战,增加航程、载弹量,战术要求是低空掠海高速飞行接近目标,或者高速俯冲接近目标,这就需要新式的舰载轰炸机。而考虑到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有限,不可能配备大批的重型轰炸机,因此需要舰载战斗机具备轰炸能力,从而演变出舰载战斗轰炸机等新用途作战飞机。
  按照中华帝国空军战斗机服役标准,帝国空军装备十年更换一批,即作战飞机设计一批、研制一批、服役一批、退役一批的标准流程,当中华帝国将歼十战斗机用于出口的时候,就表明中华帝国已经有新的一批主力战机开始服役了。
  对于歼击战斗机而言,中华帝国在二十年代研发的歼十系列战斗机,其螺旋桨发动机所达到的速度已经接近了极限,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立时五年多试图继续在螺旋桨发动机上面提升速度的努力宣告失败,因为航空专家们发现,螺旋桨的速度达到900公里每小时后,已经无法再提升了。
  而欧美各国的战斗机的速度却在高速发展,英法德等国的主战飞机速度业已达到八百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了,中华帝国的歼十战斗机已经渐渐失去速度优势。而对于空战来说,速度优势一直被中华帝国空军认为是绝对制空权最重要的条件。
  因此,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决定及时从螺旋桨发动机的道路上抽身出来,寻找其他发展方向。
  好在,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华帝国英明神武的皇帝王辰浩再次给帝国空军委员会指明了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即喷气式推进方式取代螺旋桨推进方式,从而突破速度障碍问题。
  事实上,在飞机发明几年后,有人就提出喷气推进的理论。最早关于空气喷气发动机的设想是法国人洛林在1908年提出的。他建议,将活塞发动机的排气阀上接一支扩张型的喷管,用燃气从喷管向后喷射的反作用力使飞机前行。1910年,旅居巴黎的罗马尼亚人柯安达进行了最早的喷气式飞机试验飞行。他用一台活塞发动机带动一支管道内的风扇转动,驱动空气向后喷出产生了反作用推力。当年11月10日,从未驾驶过飞机的柯安达用自己设计的飞机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跳跃。
  这次试飞虽然不算成功,但不少报刊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随后的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人惠特尔和德国人欧海因各自在同一时期完成了喷气发动机的发明。
  1936年4月15日,欧海因与亨克尔飞机公司签订了研制喷气发动机的合同。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欧海因最终完成了喷气式发动机,定名为hes3,推力为4000牛,推重比为1.12。于试飞的配套飞机于1937年底开始研制,1938年春制造完工第一架样机,定名为he-178。
  不过,这一时期英国人和德国人对于喷气式发动机还不予理睬,因此他们的喷气式发动机不被重视。1930年,英国空军军官惠特尔获得英国喷气发动机设计专利。此后,他试图说服军方和航空发动机企业研制这种新型发动机,但没有成功。1935年,惠特尔的一些朋友开始为他筹集研制资金。同年底,惠特尔设计出第一台试验机,定名为wu。1936年3月,专门研制惠特尔设计的发动机的喷气动力公司正式成立。1937年4月12日,wu试验机首次试车,这是涡轮喷气发动机诞生的标志。wu试验机运行后,英国军方开始给予财政支持。第二台试验机由于涡轮叶片的损坏很快被放弃,这暴露出叶片材料和燃烧室这两个互相牵制的问题。第三台试验机与前两台相比,结构上有了比较大的改进。
  喷气式发动机和螺旋桨发动机不同,它是靠空气和煤油燃烧后所产生的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向后喷射而推动飞机前进的。所以一般在机身前面和侧面都开有专门的进气口,机身后部留有喷口。喷气式发动机可获得较高的推重比,使飞机获得较高的飞机速度、高度和机动性能。
  世界第一架喷气战斗机是由德国于1938年1月首先研制出的,这也是德国人在航空领域第一次超过中华帝国。安装有德国的科学家冯?奥亨研制的喷气发动机的he—178型飞机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该机于当年2月进行了首次试飞,但是效果非常不好,飞机起飞不到1分钟,发动机就发生各种故障,由于喷气式发动机速度太快,一下子提升至9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差一点要了试飞员的命。而普通螺旋桨飞机一开始都是低速,直到十几分钟后才能达到700公里每小时以上的速度。
  因为飞行员的不适应,导致首次试飞被公认为失败。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于光华三十五年初展开了喷气式飞机的一系列研制工作,并且从欧海因那里购买了喷气式发动机的设计图纸,并以此为基础,凭借中华帝国强大的航空科技研发团队的实力和工业制造能力,在光华三十八年一月(西历2月)完成了首架喷气式飞机——歼十一a型战斗机的试飞。
  尽管歼十一a的试飞比德国的he-178试飞晚了一个月,首架喷气式飞机的美誉被德国人摘走,但是中华帝国的歼十一a型喷气式飞机却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完成试飞任务并且得以批量生产的喷气式战斗机,这点上是德国人所无法比拟的。
  歼十一a型战斗机是一种全金属半硬壳结构的轻型歼击战斗机,流线形机身有一个三角形的断面,机头集中装备机炮和照相枪。雨滴型座舱盖在机身中部,可向右打开。前风挡玻璃为厚90毫米的有机玻璃,不但坚硬有一定的防弹功能,而且带有遮光功能,使得飞行员在空战中不用在担心格斗时突然碰上该死的阳光而失去战斗能力。
  座椅背铺有25毫米的钢板,具备强大的防弹能力,两侧也加装了15毫米钢板,保护飞行员的安全。
  机舱内安装有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包括ez—42陀螺瞄准具配合ck-32光学瞄准镜用于机炮和火箭弹的发射瞄准。
  近三角形的尾翼呈十字相交于尾部,两台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短舱直接安装在后掠的下单翼的下方,前三点起落架可收入机舱内。
  作为新型动力装置,歼十一a采用的是皇家航空公司的陈氏dkio-004型喷气式发动机,海平面静止推力850千克,油耗1650千克每小时,自重720千克,推重比(推力/重量之比)达到1.181,翻修寿命70小时。
  由于喷气式发动机的工艺较之成熟的螺旋桨发动机略显粗糙,故障率也比较高,但这款喷气式发动机仍不失为航空史上早期空气喷气发动机中最成功的型号之一。
  尽管歼十一a战斗机同时存在着发动机工作不可靠、空战机动性差,加速度与横滚速率较迟钝,操纵复杂等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玉,歼十一的一系列改进型号在后期对抗同盟国的绝对空中优势时,展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能作战的喷气战斗机,歼十一的出现极大震动了世界各国。除了火力凶猛之外,还拥有625mph(迈)的强悍速度,捍卫了中华帝国空军的绝对空中霸权地位。
  歼十一战斗机分为多个型号,歼十一a为单座战斗机,帝国空军内部称号为火雕,长度10.6米(有雷达天线),翼展12.5米,空重4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8045 千克,最大速度625迈(1000公里每小时)实用升限12500米,最大航程1450公里,最大爬升率为1200米每分,挂载副油箱作战半径为1050公里,主武器为2门 30毫米mk38年式机炮(100发每门),副武器为外挂2门30毫米mk35年式机炮或 2具12.7毫米m2重机枪。
  歼十一b型战斗机为双座夜间战斗机,代号猫头鹰,整体上跟歼十一a型差不多,只是为了增加一个飞行员座舱而不得不增加飞机重量,这样影响了其最大航程。另外,歼十一b型双座战斗机也发展成为中华帝国首款喷气式教练机,即歼十一k型,代号山鹰教练机。
  整体而言,歼十一系列空优战斗机放弃了机载火箭弹发射装置,因为中华帝国空军用另外一款a-5强击战斗机来代替了其使命,用于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
  a-5强击战斗机,代号火流星,是在歼十一a基础上开发的专门用来对地对海攻击的强击机。
  强击机是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在光华三十七年给作战飞机分类后定义的新机种。也是作战飞机的一种,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突击敌战术或浅近战役纵深内的目标,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帝国陆军则称之为近距空中支援飞机。
  帝国空军委员会给强击机定义的目标是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纵性、安定性和,良好的下视界,便于搜索地面小型隐蔽目标;有威力强大的对地攻击武器,除机炮和炸弹外,还包括无线电引导炸弹、反坦克炸弹、钻地炸弹和空地火箭弹等;飞机要害部位都有装甲保护,以提高飞机在地面炮火攻击下的生存力;起飞着陆性能优良,能在靠近前线的简易机场起降,以便扩大飞机支援作战的范围。
  a-5(火流星 )攻击机的动力装置采用的是北洋科技动力公司所生产的一台 ck52-p-408a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最大推力为4900公斤。
  a-5攻击机机长13.07米,翼展8.36米,机高4.62米。由 3 个主要结构所组成的:前机身、后机身及主翼。主翼有 3 个翼梁是由一端的翼梢连续到另一端的翼梢,最后那对翼梁是直的,去除了歼十一系列战斗机后掠翼上常见的载荷集中点。a-5 的三角翼设计使得它不需要折叠即可用于中华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上,不致占太大的空间。其前缘有全翼展的前缝翼条导流板,a-5机身采用半硬体式结构,分成前、后机身 2 部分。后机身可拆卸以便于维修发动机,同时两旁均有减速板。
  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111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0700米,外挂1814公斤)1071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带副油箱)2900公里。作战半径470公里,执行攻击任务时,最大作战半径可达600公里,实用升限12500米。机内载油量3028公升。
  机翼根部下侧装有两门20毫米 mk-12航炮, 每门备炮弹200发,总计 400 发。机上有 5 个外挂点,机身下和两翼下各有一个武器挂架,可挂载航空炸弹、钻地炸弹、反坦克炸弹、空地火箭弹和空空火箭弹,最大载弹量4150公斤。
  a-5 则在机身中段有一隆起的“驼峰”,以便放置新添的航空电子设备仪器。由于 a-5 的基本设计着重在减轻重量及复杂性,因此早期型均只能配备简单的任务航空电子设备,日后其缺点渐渐暴露出来,于是后期改进型纷纷加装各式新型电子设备。 a-5c 装有对地搜索雷达及低空轰炸火控系统,成为 a-5 中首架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型号。
  歼十一系列战斗机的一系列升级版本被用于海军航空兵的f-6野猫舰载战斗机和f-8鱼鹰鱼雷轰炸机。
  f-6野猫舰载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性能较歼十一a强大,因为其体积比歼十一小很多,但是综合战斗机却不逊色歼十一。
  野猫舰战长度10.2米(有雷达天线,折叠式机翼),空重38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600 千克,最大速度600迈,实用升限10500米,最大航程1350公里,最大爬升率为1200米每分,挂载副油箱作战半径为950公里,主武器为2门 30毫米mk38年式机炮(100发每门),副武器为外挂2门30毫米mk35年式机炮或 2具12.7毫米m2重机枪。
  而f-8鱼鹰舰载轰炸机考虑到低空突防力量,集中了火雕战斗机和火流星强击机的特点,采用单座轰炸机模式,最高速度470迈 (755千米每小时),主武器为2门 30毫米mk35式机炮(100发/门),2门 30毫米mk33式机炮(80发/门),副武器为四枚250千克航空炸弹(轰炸时)或者一枚21英寸红头鱼雷(鱼雷攻击时),亦或者是24枚r4m火箭弹(拦截时)。
  同样,中华帝国的海军航空兵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可以在夜间进行战斗的力量,因此f-8b型舰载轰炸机是一个双座夜战舰载轰炸机,主武器为2门 30毫米mk36机炮(100发/门),2门 30毫米mk33机炮(80发/门),副武器为在驾驶员座舱后加装2门 30毫米mk37机炮,在机头下加装sg500穿甲机炮(12发高强度穿甲弹)或一门50毫米mk38式机炮或48枚r4m火箭弹。
  当然,a-5强击机也可以部署在海军航空母舰上,中华帝国海军自峨眉山级航母以后,所有航母的升降机都可以用来移动a-5强击机。不过,a-5强击机上没有鱼雷挂点,因此不可以执行鱼雷轰炸任务。但可以作为中华帝国海军部署在海岸地区,用来阻止敌人抢滩登陆作战还是非常有效的。
  由于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对于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大为重视,因此除了战斗机方面进行了喷气式的更换外,很快也提出了对轰炸机的喷气式改进方案。
  不过,此时中华帝国的h6空中堡垒系列战略轰炸机远远领先世界各国的战略空军,帝国空军委员会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淘汰,因为更换战略轰炸机的成本非常高昂,国会也不会批准的。
  因此,对于战略轰炸机而言,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责令淞沪重工对现有的轰六轰炸机进行升级即可。
  淞沪重工也感觉到了喷气时代来临给公司的压力,因此很快拿出对轰六的改进升级方案。
  升级后的轰六被授予轰七(h-7),代号依然是空中堡垒。h-7机长23 米,高6米,翼展32米,全重29 吨,有效载荷增加为10吨,升级了发动机,改为4台1500马力的阿德尔btmx-1500十二缸液冷涡轮发动机,在满载燃油的情况下,升级后的h-7轰炸机航程可达6500公里,巡航速度达到400 公里/小时,最大速度640 公里/小时,实用升限可达11667米。
  h-7的标准成员没有变化,依然是22人,武备升级了,原来的12挺12.7毫米的m2重机枪裁掉了一半,换装了5门30毫米机关炮,火力大幅度提升。任何方向的敌机都要面对至少两个火力点和至少一门30毫米机关炮的交叉火力打击。加上厚达15毫米的机身防弹装甲,h-7轰炸机得到全方位的保护,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堡垒”。
  同样,随着中华帝国电子技术和制造能力的进步,庞大的空中堡垒,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雷达系统。
  淞沪重工在h-7上面安装了比轰六的机载雷达还先进的雷达探测系统,搜索距离提升30公里达到180公里,精度提升最大,能够探测到区域内的飞机目标,误差降至100米,能够为h-7轰炸机提供十几分钟的预警时间。
  同时,h-7战略轰炸机最大的电子优势是安装了人类历史上首个雷达敌我识别系统——rd-43,使得机组人员能够迅速判断附近的友军和敌军,从而进行必要的战术安排。
  rd-43雷达敌我识别系统是用以识别雷达发现目标敌我属性的电子设备。由装在雷达上的询问机和装在各种飞机、舰艇上的应答机组成。当雷达发现目标时,控制询问机发出信号,如系己方目标,目标上的应答机自动发出回答信号,询问机接受信号并解码后,输出标志给雷达显示器从而判定目标的敌我属性。
  有了雷达敌我识别系统,中华帝国军就可以及时判明敌我,不会发生中美大西洋海战期间我方战舰击落了我方战斗机的误判事件了。当然,中华帝国的雷达敌我识别系统还不甚完善,有待改进。但对于当前世界军事发展来说,中华帝国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另外,h-7战略轰炸机最大的改进之处是将投弹舱重新进行了布局,使其能够安装一个专门用来搭载原子弹。因为之前的轰六轰炸机在载重量方面虽然可以用来搭载原子弹,但是原子弹在运输途中和投弹过程中需要特殊保护和处理,轰六的投弹舱室布局不适合投放原子弹。
  改装升级后的h-7战略轰炸机可以搭载两枚原子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也成为体现中华帝国核威慑能力的最重要载具。
  自轰六问世以来,至轰七,中华帝国空军一直主导着万米高空的远程轰炸霸权地位。其他国家的远程轰炸机不是航程不如轰七,就是实用升限达不到万米。
  而对于轰五战术轰炸机而言,原来的轰五战术轰炸机的速度已经很落后了,对于欧美各国日渐强大的防空能力而言,轰五战术轰炸机的突防能力遭到帝国空军委员会的质疑,于是轰五战术轰炸机被拖入退役出口的行列当中,而取代它的则是b-2喷气式战术轰炸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