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牛郎日记>书库>穿越历史>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一十章 败局已定

第一百一十章 败局已定

  其实,打到四月二十三日,第三陆战师攻入孟买时,这场战争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
  在新德里沦陷后,印军士气一落千丈,即便不考虑装备上的差距,印军官兵也没有信心击败中国军队。
  当时,印军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打,而是如何稳定军心。
  根据中国国防部在战后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在四月二十日之前,在没有交战的情况下向中国军队投降的印军官兵就超过了十五万,大部分都是逃兵,而且这些官兵大多来自印度西北地区。
  事实上,印军的情况比此严重得多。
  为了稳定军心,印军在三月底就把宪兵派往各个营级部队,授权宪兵可以在未审判的情况下枪决逃兵。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根据一些学者统计,印度在战争期间至少枪决了数千名逃兵。
  问题是,这么做根本没有用。
  高压措施能够阻止部分士兵逃亡,却不能提升士气。更重要的是,宪兵不可能随时都跟在军人身后。
  在前线地区,一些部队甚至有半数以上的官兵当了逃兵。
  直接向中国军队投降的只是少数,大部分逃兵都藏在民间,有的还想方设法的返回了占领区内的故土。
  到了四月下旬,印军不得不施行更加严厉的军法来整顿军纪。
  当时,印军总参谋长明确要求宪兵看好基层军官,并且采用连坐制度,即各级军官都得为下级部队负责。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班长当了逃兵、排长就得负责,如果排长逃跑、连长就得负责。
  如此严厉的措施,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到四月下旬,印军逃兵的数量大大减少。
  可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士气更加一蹶不振。
  比如在孟买的战斗中,很多印军根本没有用心作战,一些士兵甚至躲在战壕与工事里面不肯出去。
  打到这个地步,印度不败才是怪事。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牧浩洋坚持己见,即以西线为主、东线为辅的进攻战略,战争将在五月中旬结束。要知道,在印军集体丧失抵抗意志的情况下,两个陆战师与第十三集团军能在十天之内打到班加罗尔。如果能顺带夺取科钦、卡利卡特等港口,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就算守卫班加罗尔的是印军王牌部队,陆军与陆战队也能在一周之内攻占班加罗尔,结束大规模地面战争。
  可惜的是,牧浩洋没有坚持己见。
  主要原因就是,牧浩洋不是陆军将领,而且早就向戚凯威承诺,不会插手陆军的作战行动。
  结果就是,四月三十日,第四陆战师与第十四陆战师在巴拉索尔附近登陆。
  这个时候,第四十二集团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到达加尔各答附近,而且出动突击集群包围了印度军队。在兰契方向上,第四十二集团军的突击集群也已挺进了三百多公里,即将到达兰契城外。
  在陆军强有力的支援下,陆战队的登陆行动非常顺利。
  除了在抢滩阶段遇到了抵抗之外,在陆战队主力部队上岸之后,印军就主动放弃了滩头阵地。
  当天,陆战队就巩固了滩头阵地。
  五月一日上午,陆战队攻入巴拉索尔,控制了渔港,让第一批运输船卸下了作战物资与主战装备。
  巴拉索尔沦陷后,加尔各答的印军已经失去了突围希望。
  五月三日,加尔各答的守军向第四十二集团军投降,并且把港口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没有进行大规模破坏。
  当然,这也是第四十二集团军接受印军投降的条件。
  按照第四十二集团军的要求,只要印军保存了港口基础设施,就将给予印军投降官兵最好的待遇,并且允许部分印军官兵编入地方治安部队,大部分印军高级军官的职位也将得到保留。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把加尔各答的守军改编为治安警察部队。
  当然,印军得上缴所有重装备,只保留枪支等轻武器,并且听从占领军指挥。
  事实上,这也成为了后来安置投降印军官兵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大规模地面战争结束之前,中国陆军收编了近七十万印军,其中四十余万成为了临时治安警察。直到战争结束后,中国军队才对治安警察部队进行整编,剔除了部分不那么安分守己的捣乱份子。后来,在印度全民大选之后,治安警察部队才全部解散,由印度国防军与军事警察部队取缔。
  随着加尔各答沦陷,印度当局也失去了打下去的意志。
  五月四日,在国际青年节这一天,印度总理通过法国,正式向中国提出停战请求,希望暂时停止军事行动。
  只是,中国的回答非常干脆:除非印度政府立即解散,不然战争不会停止。
  显然,印度总理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要求,也不可能就此错过停战机会。
  五月五日,印度总理再次提出,只要中国承诺在印度进行全民大选,并且由国际社会全程监督,他就愿意辞去总理职务。
  可惜的是,中国政府仍然没有做出让步。
  原因很简单,印度总理提到的大选,是建立在原来的政治基础之上的,即选举产生的政府将直接取代原政府,而中国想要的是一个崭新的、与过去没有任何瓜葛的印度,因此大选只能按照中国的安排进行。
  当然,到这个时候,中国当局也确实得考虑在印度举行全面大选了。
  五月六日,黄瀚林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提到,在战争结束后的一个月之内,就将在印度进行全民大选,并且将行政管辖权移交给印度民选政府,除了按照与印度民选政府达成的协议在印度保留部分驻军之外,中国将在战争结束后的半年之内撤走全部军队,使印度恢复正常秩序。
  这个表态,立即得到了欧盟的欢迎与支持。
  当然,关键是战争在什么时候结束。
  五月七日,法国总统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提出,既然中国已经承诺不对印度进行永久性军事占领,就应该考虑尽快结束战争,减轻印度平民受到的影响,尽快使印度恢复正常秩序。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法国支持中国加快进攻速度。
  从政治上讲,这也意味着法国将会承认印度的民选政府。
  显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与法国的立场一样。
  在法国总统表态后,美国国务卿就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中国出兵推翻一个国家的合法政权已经违反了国际法,美国过去与现在只承认印度的合法政权,因此在将来也只会承认印度的合法政权,不会承认由中国操控选举出来的新政权,并且号召国际社会共同反对与抵制中国在印度的军事行动。
  问题是,美国的反对,根本没有用。
  用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的话来讲,美国没有在关键时刻为印度提供军事支援,现在表态已经错过了良机,即便美国直接出兵参战,也不可能扭转战局,而且中国的印度政策肯定会全面排斥美国。
  说得简单一点,美国根本无法对战后的印度产生影响。
  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在印度的政策,实际上是在报复美国。
  要知道,在二零一一年,美国策划推翻利比亚政权的时候,中国在利比亚的直接投资高达一千多亿美元,而利比亚内战结束后,这些投资全都泡了汤。这次,美国在印度的直接投资高达上万亿美元,如果中国执意把美国排除在外,那么美国在印度的所有投资也将化为泡影。
  当然,这种说法有点过头了。
  不管怎么说,中国政府不可能为了报三十多年前的一箭之仇,拿国家的未来做赌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报复美国,对中国也没有多少好处。只能说,中国在印度的政策是为了打击美国。
  美国的立场,也不是为了重返印度,而是希望延长战争。
  这场战争拖得越久,印度的战争损失就越大,因此战后的印度就更加无足轻重,对中美战略平衡的影响将大大降低。如果印度当局过早的承认战败,主动向中国投降,那么印度必然改变中美战略平衡。
  要知道,一个还算完好的印度,绝对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战略因素。
  这一点,在中国军队的作战行动中也反映了出来。
  地面战争打响之后,中国空军就没再重点轰炸印度的工业设施,特别是关系到国家基础建设的工业设施,也没有重点轰炸印度的基础设施,比如道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等等,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战场支援上,集中力量打击印度陆军,为中国陆军减轻负担,加快进攻速度。
  虽然从战术上讲,这是在配合陆军作战,而且也应该这么打,但是从战略上看,这却是在保存印度战后复苏的基础,减轻战后重建的压力,让印度能够在战争结束之后尽快恢复元气。
  显然,对中国来说,一个较为完好的印度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事实上,发展到这一步,重点已不是印度会不会战败,而是印度将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战败。
  从军事上讲,中国军队要做的就是加快进攻速度,迫使印度当局尽快承认战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