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牛郎日记>书库>穿越历史>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关键情报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关键情报

  虽然牧浩洋对局势做出了准确判断,但是以当时的手段,他根本无法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因是,部署在扶桑、琉球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岸基反潜巡逻机根本到不了密克罗尼西亚,而且周渝生已经把续航能力较强的攻击核潜艇派往东太平洋与南大西洋了,剩下的攻击核潜艇又过与老旧,不适合执行侦察任务。虽然印度尼西亚的东部地区离密克罗尼西亚只有一千多公里,但是该地区非常偏僻,没有可以支持岸基反潜巡逻机的基地,也就没办法部署反潜巡逻机。
  当时,牧浩洋能够依靠的,只有舰载航空兵。
  问题是,如果动用舰载航空兵,将很有可能暴露行踪,因为舰载预警机能在较远的距离上发现侦察机。要知道,牧浩洋费尽心机、动用四十八艘全电动潜艇扩大“潜艇禁区”,就是不想暴露行踪。如果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出现在密克罗尼西亚,就算弗伦奇是笨蛋,也能想到中国舰队已经南下。
  如此一来,在战术规划上,或者说在侦察战术上,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这个时候,舰队航空作战参谋提出了一个建议:用战舰顶替舰载战斗机,去执行侦察任务。
  看上去,这个建议极为荒谬。
  要知道,战舰的航速非常慢,而且对海探测距离也就几十公里,根本不适合执行侦察任务。
  可是仔细想的话,这个建议却非常有价值。
  原因就是,美军舰队肯定会加强防空警戒,即便不扩大防空巡逻范围,也会让舰载预警机在舰队上空巡逻。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暴露行踪,舰载预警机肯定会让雷达以被动方式工作。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舰载预警机能够及时发现逼近的侦察机,却不见得能够及时发现战舰。原因很简单,舰载预警机在以被动方式进行警戒巡逻的时候,对战舰的探测距离不会超过三百公里。相反,战舰上的雷达在以被动方式工作的时候,对飞行高度在一万米左右的飞机的探测距离超过了三百公里。也就是说,战舰能够提前发现高飞的舰载预警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美军舰队的大致方位。
  牧浩洋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且组建了两支“侦察编队”。
  按照他的安排,每支侦察舰队有四艘对地打击型大型综合战舰与四艘反潜战舰,一支向东航行,另外一支则向南航行。
  从这个安排能够看出,这绝不仅仅是“侦察编队”。
  要知道,这些战舰离开了“潜艇禁区”之后,很有可能被美军潜艇发现,也就有可能暴露行踪。
  由此可见,牧浩洋这么做,主要还是放出了两个诱饵。
  如果美军舰队发现了这两支“侦察编队”,就很有可能做出错误判断,从而集中力量攻击“侦察编队”。
  不可否认,“侦察编队”遭到重创的可能性非常大。
  重要的是,牧浩洋能够获得至关重要的反击机会,即在美军舰队攻击“侦察编队”的时候发起攻击。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么做。
  龚继飞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么做将大幅度削弱舰队的防空力量,使舰队在遭到攻击时难以应付。
  只是,龚继飞也只是反对,无权修改牧浩洋下达的命令。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牧浩洋的这套战术确实有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战术本身过于复杂。
  以当时的情况,牧浩洋完全没有理由分散兵力。
  要知道,在二零五三年,由四艘大型综合战舰构筑起的防空屏障,几乎可以应付任何规模的空中打击。四艘大型综合战舰与一艘航母上,总共有三十二套末段拦截系统,能够应付两千枚以上的反舰导弹、或者是一千枚反舰制导炸弹的直接攻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共只有九支舰载航空兵联队,作战飞机不到六百五十架,一次攻击最多只能投掷两千多枚反舰导弹与一千多枚反舰制导炸弹,而这些弹药将分散攻击四支航母战斗群,也就不可能取得重大收获。
  说得直接一点,牧浩洋完全可以根据之前做出的判断,进入密克罗尼西亚,直接与美军舰队决战。可以说,牧浩洋完全不用担心什么,甚至可以主动暴露行踪,引诱美军舰队首先发起攻击。
  问题是,当时没人对末段防御系统有绝对信心。
  虽然在海军的测试中,末段防御系统的价值已经得到证实,特别是七十毫米电磁速射炮对付反舰制导炸弹的能力,但是测试仅仅是测试,与实战存在本质性区别。在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之前,或者说在经过实战考验之前,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都会有所顾虑,也就不会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末段拦截系统上。
  事实上,这不是牧浩洋的问题,换成其他人,也会做类似的事情。
  比如,在这个时候,弗伦奇就在考虑同样的问题。
  对他来说,侦察手段产生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在西太平洋上,美国太平洋舰队得不到岸基航空兵掩护。
  只是,弗伦奇选择的办法与牧浩洋截然不同。
  原因很简单,他并不知道中国太平洋舰队已经南下,而且也不相信中国舰队指挥官会率领舰队南下。
  如此一来,弗伦奇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能够成功突袭中国舰队。
  也就是说,他没有理由分散兵力。
  四月七日与四月八日,中国空军依然在轰炸马里亚纳群岛,而中国舰队依然没有参与轰炸行动。
  四月八日下午,弗伦奇收到消息,中国海军加强了在马里亚纳群岛东面的巡逻力度。
  情报是由四艘美军潜艇提供的,这四艘潜艇在当天先后遭遇中国的反潜巡逻机,但是只有一艘潜艇遭到攻击。
  很明显,这些反潜巡逻机执行的不是反潜任务,而是对海搜索任务。
  虽然弗伦奇身边的参谋都认为,中国舰队应该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不然不会加强对海搜索力度,但是弗伦奇却产生了怀疑,因为这等于告诉对手自己的主要目的是掩护陆战队登陆。可实际上,中国舰队的首要任务是夺取制海权,或者说与美国舰队决战。在此之前,中国舰队肯定不会参与登陆作战行动。
  别忘了,登陆舰队里至少有一艘两栖攻击舰,而这艘战舰上至少有二十架具备对地打击能力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如果中国陆战队的攻打目标是阿纳塔汉岛,就没有必要由舰队提供空中支援。
  正是如此,弗伦奇变得疑虑重重。
  在他看来,中国海军到出放“烟雾弹”,肯定与舰队作战有关,而中国舰队很有可能已经离开“潜艇禁区”。
  那么,中国舰队会去哪呢?
  此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已经索罗尔环礁南面,即关岛西南大约一千五百公里处,离中国舰队的活动区域不到两千公里了。按照弗伦奇的安排,当天晚上就将进行第一次侦察,而且他预计能在九日白天与中国舰队遭遇。
  天黑后不久,一条从国防部发来的消息把弗伦奇吓了一跳。
  中国总参谋长牧浩洋很有可能已经离开了总参谋部!
  虽然没有提到牧浩洋是否去了舰队,但是弗伦奇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了。在他看来,牧浩洋在这个时候离开总参谋部,唯一的去处就是舰队。也就是说,指挥中国舰队作战的很有可能是牧浩洋。
  当然,这只是猜测,还没有被美国情报机构证明。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美国情报机构做出这一猜测,与几天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有关,即四月四日,中国陆军在西伯利亚战场上取得大胜,而总参谋部直到四月八日,也没有下达让第四十二集团军替换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命令,由陆军司令部发给总参谋的调动报告,均被压了下来。
  显然,如果牧浩洋在总参谋部,调动命令早就下达了。
  对弗伦奇来说,仅仅是猜测也就足够了。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
  晚上十点左右,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发来了一条更加重要的情报:之前在关岛西面活动的六艘潜艇与基地中断联系超过四十八小时,而这六艘潜艇都在执行警戒任务,应该每隔二十四小时汇报一次情况。
  弗伦奇哪敢大意,立即让参谋调出了这六艘潜艇的部署信息。
  六艘潜艇,基本上在关岛西面呈南北方向一字排开,最北面的一艘与最南面的一艘大概相距八百公里。
  显然,在如此广阔的区域内,六艘潜艇不可能同时遭到反潜巡逻机攻击,更不可能全部在发出电报之前被击沉。
  只有一种可能,中国舰队已经南下,而且有极为强大的反潜力量掩护。
  更重要的是,提供反潜掩护的,肯定是潜艇,因为只有潜艇能够偷袭潜艇,而且让被偷袭的潜艇来不及发出消息。
  这下,弗伦奇立即断定,指挥中国舰队的肯定是牧浩洋。
  要知道,只有牧浩洋才有如此大的胆量,也才能够在如此重要的战斗中,采取如此大胆的战术。
  到这个时候,弗伦奇已经意识到,如果他的判断没有错,那么中国舰队就在其北面,而且距离不会超过一千五百公里。
  对舰队作战来说,这是一个足以决定胜负的距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