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牛郎日记>书库>穿越历史>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241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241节

  该怎么推行宗学就怎么推行。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选址,人员,入学的具体标准,内容,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呈递到了天子的御案上。
  宗室们这边,眼瞧着一场大宴,辈分最高的老岷王,硬生生的被自家几个混账儿子气病了,到现在都还没康复。
  因此,他们自然也没脸再说什么宗室遵纪守法,孝悌有道,也就乖乖的就坡下驴,不再对宗学的事情多说什么。
  当然,虽然他们默许了宗学的开设,但是心中的这股怨气并没有消失,而是都汇聚到了宁阳侯陈懋和成安侯郭晟的身上。
  按理来说,大宴结束,宗室们朝拜完了皇帝,也该收拾行装,准备回归封地。
  但是这回,中低阶的宗室们都分批逐渐的离开了,不少郡王和亲王却却都各自上本,要求旁听镇南王一案。
  同时,他们还弹劾成安侯身为朝廷重臣,擅自干涉宗务,图谋不轨。
  除此之外,还有人直接上本,弹劾郭晟勾结宗室,刻意庇护广通王的。
  当然,他们都只是推测,更多的是在宣泄自己的怨气。
  虽然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但是因为没有证据,广通王和阳宗王二人又都被关押在宗人府大牢,没有人接触的到他们。
  所以这奏疏到了御前,也就被理所当然的搁置了。
  不过这也不是宗室们关注的,他们真正关心的是镇南王的案子。
  他们不关心镇南王到底是否真正诽谤过仁庙,也不关心岷王府那个妾室到底是怎么死的。
  他们想要的,只是这件案子是诬告!
  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理所当然的弹劾主张彻查的宁阳侯陈懋小题大做,因为一个区区假证,将多年前的宗室丑事重翻出来。
  要知道,当年处置岷王世子案的,可是先皇他老人家。
  要是这件案子重审,最终查出来是冤案,那也就罢了,算是拨乱反正。
  可要是查出来,当年审的并无问题,广通王等人就是诬告的话。
  那对于陈懋这个力主重审,并且坚持要让大理寺和都察院都参与进来,闹得沸沸扬扬的人,宗室们可就有的说了。
  什么有辱先皇圣德,什么蓄意包庇,什么扰乱朝局,一顶顶的大帽子,早就给他准备好了。
  这也是宗室们非要留下来的最大原因。
  宗学的设立,根源是在天子身上,这一点他们心里清清楚楚,但是即便清楚,他们也不敢把怨气撒到天子身上。
  至于广通王和阳宗王这两个倒霉蛋,暂时也没人见得着。
  因此,成安侯郭晟和宁阳侯陈懋这两个人,就成了宗室们的出气筒。
  老朱家的王爷们,憋着劲要给他们一个教训呢!
  至于朱祁钰这边,宗学顺顺利利的推行了下去,那么广通王的案子,也就被他上了心。
  英国公府那边打的主意很明显,就是要坐实镇南王为了世子之位,陷害一母同胞的嫡长兄朱徽焲致死。
  由这件事情,引到天子和太上皇之间的关系。
  毕竟,朱祁钰和朱祁镇两个人,也是先后登上皇位,而且,太上皇至今没有被迎回。
  如果镇南王的案子被坐实,那么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将两件事情联系起来。
  譬如说,放出些流言,将朱徽焲的遭遇和太上皇对比,都是长兄,朱徽焲从世子位上被废之后,便郁郁而终,太上皇如今退了皇位,却迟迟未被迎回,那么朱徽焲的下场,是不是就是太上皇的以后。
  再譬如说,那镇南王看起来尊敬长兄,爱护幼弟,仁义讲礼,在宗室当中颇有贤名,但是实际上,却是个为了世子位不择手段,连长兄都能陷害的的人物。
  那么咱们现在这位天子,瞧着英明神武,口口声声说着尊敬大兄皇帝,可实际上呢?谁知道背地里是不是和镇南王一样,盼着自己的兄长早早死在迤北,好一直霸占着皇位。
  如今偌大一个岷王府,因为一个世子位,已经闹得家破人亡,几个亲兄弟如同仇寇,难道这种场景,要在天家重演吗?
  还有就是广通王和阳宗王,如果案子坐实了,那么他们两个先是大打出手,搅乱宫宴,而后为了进殿陈情,不惜得罪天子身边最得宠的东厂提督,就都不是罪名。
  相反的,呀,如此冒险,都是一腔热血,为了长兄鸣不平,主持正义公理。
  那么作为臣子,大明朝的脊梁,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力主将太上皇接回来,是不是也是顶着压力,为了正义公理而献身呢?
  可以说,镇南王的案子只要定死,那么这些流言,立刻就会传遍整个京师。
  到时候流言四起,朱祁钰为了证明,他不是一个和镇南王一样,为了皇位盼着长兄早死的人,也必须得立刻接回太上皇,不管为此也先会索要多少的代价,他都不能犹豫。
  就算朱祁钰自己不这么做,朝廷的衮衮诸公也会逼着他这么做。
  天子是万民的表率,朝廷的根本。
  有镇南王这么一个鲜活的例子摆着,如果在有心之辈的引导下,天下百姓将天子和镇南王画上了等号,那么他们如何会臣服于这么一位连长兄都盼着早死的皇帝?
  君父不孝不悌,臣子如何忠义两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帝的声名,尤其是涉及到这种礼序上的声名,重逾千金!
  这这种情况下,唯有接回太上皇,才能证明天子并非流言所传的,和镇南王一样盼着长兄早死的人。
  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满朝上下,就会被迫变成同一种声音。
  这种局面,朱祁钰自然是不愿意出现的。
  所以应该说,镇南王最开始的盘算误打误撞,并没有错。
  案子肯定是不能翻的!
  如果朱徽焲当年的确是诬告,那就是他咎由自取,而不是朱徽煣这个弟弟图谋陷害,镇南王还是那个爱护幼弟,仁义风范的贤王。
  广通王和阳宗王,也不是什么主持正义,敢冒风险的正义之士,只是两个心怀私怨的跳梁小丑而已。
  自然,也就不会有人能够拿这件事情,在朝堂上掀起风浪。
  明白他们的盘算,朱祁钰自然不可能就这么坐以待毙。
  他们手里的证据当然是真的,也肯定是真的,不然的话,又怎么值得那些人押注?
  一看就会输的赌局,是没有人会参与的。
  真正高明的庄家,是让入局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赢!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有些东西之所以是真的,是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它是真的。
  如果所有人都怀疑它是不是假的,那么它哪怕是真的,也是个假的!
  这半个月看似平静,但是实际上暗流涌动。
  朱祁钰虽然没有直接干预这桩案子,但是舒良这些日子,可一直都没闲着。
  现如今,网已经都洒下了,饵也都布下了,就是不知道能够引来多少鱼儿咬勾
  第292章 谋定
  虽然说朝廷从初三日就开印了,但是实际上,作为一整年的大节,怎么可能只庆贺区区三天。
  刚刚开年,朝廷没有什么亟待处理的政务,老大人们也悠哉悠哉的抱着茶壶聊天拜年。
  直到正月十五上元节过后,才算是陆陆续续的走入了正轨。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民间的商铺,集市等等都陆续开张了,毕竟老百姓们不跟官老爷一样,有固定的俸禄可拿,他们还有一家子要养活,自然也该奔波生计了。
  与此同时,拖延了许久的镇南王一案,也终于定下了时间,宗人府将在正月十七日,于大理寺开审。
  之所以要放在大理寺,主要是因为,有不少亲王宗室都表示要旁听,宗人府的大堂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所以只能挪到大理寺的大堂。
  开审的前一天,英国公府当中。
  不算很大的书房当中,几个身着锦袍的老者各自落座。
  一眼扫过去,最前头坐着的是英国公府的二房张輗,三房张軏,往下是宁阳侯陈懋,驸马都尉焦敬,驸马都尉薛恒,皆是勋戚。
  唯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鸿胪寺卿杨善。
  初春时节,雪已化雨,夹杂着冰碴子,噼里啪啦的砸在屋檐上,暴风疾雨,打湿了窗棂。
  屋中一片灯火,见人都到的差不多了。
  三房的张軏开口道:“今日将诸位都叫过来,想必大家心中也大致有了猜测,老夫要跟大家说的是,时候到了,这一次,我们须得倾尽全力,接着镇南王一案的东风,趁势将太上皇从迤北迎回,重奉正朔!”
  话音落下,一旁的宁阳侯陈懋皱了皱眉,道。
  “倾尽全力?”
  “三爷,咱们之前不是说好,这次只让成安侯和本侯出面,先造舆论,然后再视情况而定吗?”
  应该说,张軏还是十分谨慎的,上一回,虽然他觉得事情已经不能再拖,而且镇南王的案子也是个好机会,但是他还是没有把宝全都压上去。
  毕竟,自己的身家性命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奉天殿上,哪怕闹到了那等地步,出面的也只有成安侯郭晟和宁阳侯陈懋。
  陈懋是因为掌着宗人府的事务,躲不过去。
  但是成安侯郭晟,则纯粹是他丢出去吸引火力的炮灰。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张軏对于如今这位天子,还是保持着高度的提防的。
  他心里清楚,想要迎回太上皇,最大的阻碍就是天子。
  但是如今
  张軏舒了口气,道:“这也是我今日要跟大家说的,当时情况不明,所以我稍谨慎了些,但是如今局势有变。”
  眼瞧着所有人的目光都朝他看过来,张軏面色变得十分认真,沉吟道。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就是镇南王一案,之前的时候,虽然广通王等人有证据,但是朝堂之事变数终究太多,若是这个案子不能按照我们所想的方向去发展,那么我们也就没有绝对的把握,在满朝形成压力。”
  “不过现在,广通王手中有切实的证据,而负责主审的是宗人府的陈侯,一同主审的,是大理寺的薛瑄,和都察院的罗通,如此阵容,当可有十足把握。”
  说着,张軏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鸿胪寺卿杨善。
  他们所谋之事,勋戚这边是张軏负责联络,而臣那边,则是杨善负责活动。
  自从俞士悦升入内阁之后,大理寺卿的位置空缺出来,理所当然的,就被身为寺丞的薛瑄接任。
  至于都察院这边,因为并非三司会审,所以还够不上陈镒这个七卿亲自出面,派出的是因守备居庸关有功,而升任左副都御使的罗通。
  而这两个人,都是杨善之前拉拢过的。
  见众人都朝他看过来,杨善点了点头,道。
  “三爷放心,罗通那边没什么问题,此人虽有能力,但好大喜功,翻陈年旧案,雪不白之冤,本就是科道官最喜欢的名声,何况,还能借着此事将太上皇迎回,两件大功摆着,罗通必然会尽力而为。”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