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牛郎日记>书库>穿越历史>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975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975节

  既然说自己回归封地,是要藩屏一方,那这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着,你伊王就能袖手旁观吗?
  “呃……”
  伊王看着天子温和的笑容,也知道自己如今能不能回归封地,就在天子的一念之间,因此,他思索了片刻,也只得道。
  “陛下明鉴,地方若有灾情,臣身为藩王,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近年以来,伊王府还算小有积蓄,臣愿捐出五千石粮食,充入常平仓中,以解地方燃眉之急。”
  这话说出来,伊王自己心都不由得有些抽抽,这番整饬军屯,伊王府本就损失惨重,于谦可是丝毫的情面都不讲,他府中有一小半的田产,都被收归了官府。
  现如今,自己想要离个京,还要再被天子盘剥一遍,要知道,伊藩向来名声不佳,所以自然不受朝廷待见,因此,伊藩的岁禄,只有区区两千石而已。
  当然,这仅仅只是朝廷每年给的岁禄,伊王名下自己的田产所获,是不算在这个里头的。
  但是,这一下子给出去五千石,也足够让伊王心疼的。
  不过,想想自己这也算是破财免灾,伊王倒也算是勉强能够接受。
  然而,他显然低估了天子的胃口。
  听了伊王这话,朱祁钰的脸色略微有些不好看,道。
  “伊王叔祖这是说的什么话,如今虽然国库不丰,但是,朕又不是来向伊王叔祖讨粮的,朕只是觉得,藩屏一方,自然有当尽之责,若封地百姓流离失所,也便失了太祖皇帝分封诸王之意了。”
  是是是,您说的都对。
  那伊王府的这些粮食,朝廷能不要吗?
  伊王心中一阵腹诽,但是,面上却无比恭敬,道。
  “陛下说的是,臣也只是想尽些微薄之力罢了,平日里,臣行事荒唐,也难有为社稷出力的机会。”
  “这些粮食,若是能让百姓有口饭吃,那臣也算心中安稳,为之前的错事弥补一二,还望陛下能够给臣这个机会。”
  话说到这,伊王自觉台阶也给了,面子也有了,天子应该顺势收下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天子仍旧摇了摇头,缓声开口道。
  “叔祖还是误会了,填满常平仓,是地方官员之事,这些粮食是伊王府的岁禄,朕岂能拿走?”
  “只不过,朕总想着,既是藩王封地,叔祖总是有牧民之责,所以,若有灾情,王府也要参与进来,不能光指着朝廷赈灾,叔祖觉得呢?”
  第1039章 真诚是必杀技
  文华殿内,周王等人皱着眉头,面面相觑。锠
  刚刚天子的一番表现,让他们也觉得,朝廷是缺钱,所以想要在伊王的身上打主意。
  坦白来说,天子的这种举动,让他们觉得略有几分小家子气,但是,倒也能够接受。
  毕竟,朝廷这两年的确困难重重,身为宗室,他们给些粮食财帛博个天子高兴,却也无妨。
  当然,更重要的是,各地藩王这么多年下来,除了一些实在太穷的,的确积攒下了不少家底儿。
  对于他们来说,整饬军屯的田土都忍让了,再给出去些钱财,虽然心疼,可只要能安安稳稳的,也便罢了。
  但是,天子的这番话,却让他们一阵惊疑不定。
  沉吟片刻,周王道。锠
  “陛下明鉴,臣等身为藩王,自有藩屏之责,朝廷如若需要,臣等自然竭尽全力。”
  “然则,各处赈灾之法,朝廷皆有规制,臣等岂敢擅自插手,何况,臣等向来并无处事经验,即便参与其中,恐怕反而要帮倒忙。”
  “这两年朝廷过的艰难,臣等自然知晓,今岁若有灾情,臣愿捐出一万石粮食,输送国库,以赈济灾民。”
  和伊王不同的是,周王向来以贤德闻名,自然,也颇受历代先皇看重,周藩的岁禄在诸王当中属于最高的一档,达到了恐怖的一万两千石,而且,全是本色支取,不折色,不折钞。
  所以,周王才是真正的有钱人,对于他来说,一万石粮食不算什么,其实如果需要的话,他还可以拿出来更多,只不过,伊王前头拿了五千石,如果他拿的过多,会让伊王有些尴尬。
  闻听此言,一旁的鲁王也道。
  “陛下,臣也愿捐出八千石粮食,输送国库,如若需要,臣和周王,稍后也可和其他诸王商议一番,各自再拿出些来,为国效力,臣等不敢推辞。”锠
  短短的片刻之间,已经是两万三千石了,而且,如果鲁王说的是真的的话,那么,如今京中的这几位藩王加起来,搞个七八万石的,丝毫不成任何问题。
  这得亏是户部沈尚书不在,不然的话,怕是立刻就要把头点成小鸡啄米了。
  虽然说,这些粮食换成银子要打个对折,其实也就几万两银子,但是耐不住如今国库实在是空的厉害啊。
  要是这些粮食能够到位,那至少一两个月内,京师上下官员的俸禄算是有着落了。
  但是即便如此,周王等人的脸上还是带着几分忧色,诚恳的看着天子,似乎现在不是天子找他们要钱,而是他们上赶着要把钱交出去一样。
  见此状况,朱祁钰叹了口气,道。
  “几位叔祖真的误会了,你们的心意朕明白,但是,这些粮食朕就算是拿,也不会拿到国库当中,毕竟,这些粮食不是给朝廷的,而是给百姓的。”锠
  “你们若真的有心,可将这些粮食直接发给受灾的百姓,或是同地方衙门协同,施粥赈灾,皆是良策,如若需要,朕可给地方衙门下一道旨意,命他们予以协助便是。”
  这话同样说的诚恳,但是,听完之后,诸王不仅没有高兴,反而忧色更重。
  随即,周王和鲁王,伊王三人不约而同的起身,道。
  “陛下,所谓恩出于上,臣等固然愿意为国分忧,但是,窃天恩以养望,岂臣下当为,故而,请陛下恕臣等不敢奉诏。”
  说罢,周王甚至跪倒在地,以表郑重。
  鲁王和伊王没有说话,但是,也和周王同样动作,显然,二人也是这般态度。
  见此状况,朱祁钰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锠
  他当然明白,周王等人在想什么。
  如果说,伊王捐粮是想要破财免灾,早日离京的话,那么,后面周王乃至是鲁王二人的做法,其实就已经初见端倪了。
  让人出钱很难,但是,也要分面临什么状况。
  周王等人如此积极的想要把这些粮食献出来,归根到底,其实就是刚刚周王说的那四个字。
  恩出于上!
  以伊王为例,洛阳的确是他的封地,但是,这不代表他可以在洛阳为所欲为。
  作为藩王,他可以欺压百姓,强抢民女,当街纵马甚至是草菅人命,这些罪行,虽然会付出代价,但是,并不会伤及根本。锠
  相反的,他如果没事就赈济百姓,扶危济困,伸张正义,为民做主,赢得一片好名声,在民间人人称颂,那才是真正的取死之道。
  所以,他们不怕出钱出粮,因为这是一锤子买卖,而且,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天子拿了他们的好处,自然不好再继续为难他们。
  但是,如果要自己参与其中,稍有不慎,便会惹来朝廷猜忌。
  一方藩王,在民间如此收买人心,想做什么?
  要知道,即便是周王这样素有贤名的藩王,他的贤名,也是体现在约束王府,不胡乱侵扰百姓而已,像是施粥赈灾这样的‘贤名’,他同样是沾也不敢沾的。
  能赈灾的只有朝廷,百姓能够感激涕零的,也只有朝廷。
  所以,周王等人宁愿绕一大圈,将钱粮输送国库,也不愿自己去做好事。锠
  这并不是所谓的胆小怕事,恰恰相反,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正因如此,朱祁钰的话说的越‘诚挚’,周王等人越会觉得,这是朱祁钰对他们起了疑心,在诸般试探。
  如此一来,出些钱粮打消皇帝的猜忌,自然对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
  只不过,这般道理他们虽懂,可却不好明着说出来。
  但是,朱祁钰一再佯装不知,周王等人硬着头皮,也只能将这话中的意思挑明了。
  看着跪在地下的三位藩王,朱祁钰沉吟着,开口道。
  “几位叔祖请起。”锠
  于是,便有内侍上前,将几位老王爷扶起来,待得他们重新坐定之后,朱祁钰方继续道。
  “朕明白你们的意思,但是,诸位叔祖放心,朕说这番话,并非是不信任你们,更不是为了试探,而是真心实意的希望,各地藩王能够替朝廷分担几分。”
  和刚刚的诚恳不同,这番话朱祁钰同样说的很认真,并没有半分开玩笑的意思。
  但是,即便如此,周王等人却依旧低着头沉默不言,朝堂之上,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什么信什么。
  这种时候,沉默才是最好的应对。
  见此状况,朱祁钰也有些无奈,思索了片刻,他拿起手边刚刚被送回来的奏疏,道。
  “这份奏疏诸位叔祖都看过了,想来,最近一段时间,京中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的,即便没有这份奏疏,礼部想要改革宗藩的消息,诸位叔祖也应该知道的差不多了。”锠
  “这件事情,除了刚刚朕给你们看的这份密奏,礼部其实已经多次面呈于朕,商议诸多细节,其中大致的内容,你们也看到了……”
  “所谓重宗学,设科选,制拜扫,革冗职,严保勘,立忧制,慎婚姻,严刑罚,定宗禄,所涉繁多,但是其意唯一,即缩减宗亲待遇,另开四民之业。”
  “其中措施,尚未议定,权且不论,但是诸位叔祖需知,礼部之所以有此奏议,实因我大明宗室生齿日繁,朝廷财力供养难给,低阶宗室生活艰难,再加上……”
  话至此处,朱祁钰话头停了停,瞟了一眼旁边的伊王,果不其然,这位老王爷立刻就心虚的低下了头。
  “再加上有些藩王,郡王扰民犯罪,已成一害,不仅难以藩屏社稷,反倒成了百姓口中的恶霸。”
  “至于朝廷每年收到的弹劾,更是多不胜数,如今我大明的藩王,在许多官员的私下议论当中,已是成了社稷国家的拖累……”
  这话不可谓不直白,尽管知道是事实,但是,被当面这么说,几位藩王的脸上,还是有些挂不住。锠
  尤其是周王和鲁王两个老资格的藩王,脸色早已经黑了下来,要不是对他们说这番话的是天子,只怕早就已经拍案而起。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二人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陛下……”
  然而,他们刚刚说了两个字,朱祁钰就抬手制止了他们,道。
  “朕当然知道,这些人所说,并不全是实情,这天下是朱家的,自然要咱们自家人来镇守,才是最放心的。”
  这话算是安抚,勉强给了周王等人一个台阶,让他们的脸色略微缓和下来。
  但是紧接着,朱祁钰便话锋一转,道。锠
  “不过,既然有此议论,终归还是说明,这中间是有些问题了,当然,朕明白,藩王宗室有如今的状况,也并非宗室之过。”
  这个话题有些敏感,所以,朱祁钰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细说,而是很快转到了正题上。
  “所以,朕思来想去,觉得想要杜绝这些议论,各地藩王,便当负起牧守一方之责,寻常之时,自有府衙县衙打理各种事务,但是若遇灾害,身为一方之王,若是仍旧袖手旁观,未免有负朝廷之托。”
  关于藩王的问题,其实一直是朱祁钰的一块心病。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