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牛郎日记>书库>穿越历史>北宋大法官> 北宋大法官 第1072节

北宋大法官 第1072节

  文彦博怒指王安石道:“这天罚已至,你却妄图与天为敌,到底你是何居心?”
  王安石解释道:“我并非是要与天为敌,我不过是就事论事,实话实说,自古明君,又有谁没有遇到天灾。”
  文彦博道:“试问又有哪个明君,就没有做过错事,如今天有警示,自当立刻改正,以免灾害蔓延。”
  说到这里,他又向赵顼道:“陛下以为老臣所言,对否?”
  赵顼点点头道:“二位所言,皆有道理。”
  如今也不知道这灾情到底会延续多久,他也不敢反驳文彦博所言。
  这皇权最为害怕的,就是天灾。
  文彦博立刻道:“而臣仿瓷啊所言,便是那篇文章所要论述的观点,但是却被礼部禁止刊登,可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这一禁止,坊间顿时小报泛滥,其内容是更为险恶,反而使得那些心怀不轨的小人有机可乘。”
  说着,他拿出一张小报来,“陛下,这便是老臣今早来皇城时,从一个小贩手中买来的。”
  赵顼身旁的内侍,立刻过来双手接过小报,然后又呈给赵顼。
  赵顼看罢,其内容正是批判礼部禁止他人刊登文章,以此延伸出各种猜想,甚至暗示朝廷这么干,无异于杀人灭口,掩盖罪恶。不禁眉头紧锁,又吩咐内侍,将这小报拿给王安石。
  王安石看完之后,不禁道:“这等小报,真是可恶至极,陛下且放心,臣一定会严查此事。”
  “你查得过来吗?”
  文彦博冷冷一笑,又向赵顼道:“陛下,前几年所发生的事也有不少,但是街上不见一张小报,皆因各大报店,都能够正常发表文章,让小报无法生存,因为在当时的情况,没有谁会相信小报。
  而且根据朝廷之前所定下的规矩,文章必须署真名,能够在报上发表文章的,那皆是颇有名气的士大夫,他们爱惜名誉如同鸟儿珍惜羽毛一样,又岂敢随便乱写,纵有指责,亦是忠心赤胆,陛下也应该广纳直言,如今禁止他们发表文章,反而让小人趁虚而入,这得不偿失啊。”
  赵顼也觉文彦博说得有道理,以前就抓过小报,从来就没有完全禁止过,而且是越禁止,越泛滥,反倒是报刊出来之后,小报就销声匿迹,思索一会儿,点点头道:“文公所言甚是有理,朕也相信士大夫们是真心为国家着想,不过礼部这么做,其实也是出于为国着想,毕竟这是特殊时期,反应稍有过激,也是值得理解的。”
  说到这里,他看向王珪道:“王尚书。”
  “臣在。”
  “暂时先允许那些拥有资格的报店继续售卖报纸,不过礼部也可以好好想想,该如何制定这出版的规定。”
  “臣遵命。”
  出得殿门,等文彦博离开后,王安石躬身便向王珪道:“禹玉兄,这回是安石拖累了你呀!”
  王珪赶忙扶起王安石,道:“介甫切莫内疚,倘若我不认同,我是不会答应的,只可惜这文宽夫是宝刀未老啊!”
  在这事上面,他肯定是支持王安石的,因为改回三省六部,就是他的主意,他不支持,谁支持啊!
  宝刀未老?王安石忽然一怔,突然问道:“禹玉兄,来的可见过有人卖小报吗?”
  王珪抚须道:“倒是没有。”
  王安石道:“糟糕!我们中计了。”
  王珪忙问道:“中什么计?”
  王安石懊恼道::“我也真是大意,如今那么多人有活字印刷版,就是小报也不应该会笔抄,这定是文公临时让人写得,唉文公真的是宝刀未老啊!倘若换做司马君实,那是决计不会这么干的。”
  心道,可惜那小老儿,死也不愿当这宰相。
  在文彦博一番操作下,各大报店重回获得发表文章的权力。
  而这些报店,背后多多少少都有士大夫的支持,报纸是离不开文人的,没有士大夫的支持,没有文章可以刊登。
  只有一份报纸比较特殊,就是风月报。
  士大夫也不傻,报纸出现之后,他们也意识到,要继续维持自己的舆论霸权,必须拥有这报纸。
  再加上张斐并未就这方面的技术进行垄断,反而是对外出售活字,士大夫们很快就建立自己的报纸。
  顿时这舆论发生逆转。
  他们不敢直面皇帝,只能是拿着王安石来出气,是大肆抨击王安石的三不足思想。
  他们现在只想着,如何彻底消灭这颗“毒瘤”。
  其目的还是要限制皇权。
  然而,对王安石而言,这屋漏偏逢连夜雨,淮北、河北相继传来旱情,尤其是淮北地区,那边早就在施行青苗法,但同时又没有公检法的监督。
  如今这灾情和还款期,刚好撞在一起。
  许多借贷青苗钱的百姓,顿时陷入绝望。
  与此同时,京城物价开始疯狂上涨,市民们是叫苦连天,市民是不种粮食的,是需要购买,如今这粮价谁买得起啊!
  这又给保守派提供攻击新政的素材。
  王安石是双拳难敌四手,被他们喷的是狗血淋头,这也是为什么他推崇法家,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是属于另类,没有权力加持,他是很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这种开放式的斗争,王安石怎么可能敌得过。
  赶紧来找张斐商议对策。
  “唉。”
  王安石长叹一声,“这都怪我,当时真是大意了!着了文彦博的道。”
  张斐笑道:“王学士并非是大意,而是正在陷入对方诡计。”
  王安石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道:“那些文章我也看过一些,都是自己人写给自己人看的,王学士之所以认为后悔,那是因为王学士也是这山中之人,但其实百姓现在根本就不在乎到底是谁的责任,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百姓唯一在乎的就是,朝廷将会怎么救助他们。只要我们拿出相应的政策来,很快王学士就能够掌控主动权。”
  三不足,四不足,百姓才不关心这些,你王安石在乎,那是因为你王安石也是士大夫,所以你的周边都是士大夫的言论。
  王安石道:“我已经安排人在勘察河道、城防、河防等工事,既然这钱是一定要花,肯定得做一些真正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工事。”
  以工代赈,也得把钱花在刀刃上啊!
  “这是当然。”
  张斐道:“但是我们可以先公布主要计划,同时,王学士应该赶紧派人去淮北地区,延缓催缴青苗钱,待救济政策确定以后,再来商谈这些债务问题。”
  王安石点点头,又略显尴尬道:“不过你要知道,青苗钱可都是出自常平仓。”
  常平仓是主要救济的官署,如今这钱都拿出去放贷,如果收不上来,淮北就拿不出钱来救灾。
  河中府就没有这问题,苏辙领导的检察院,只要有空,就一定去查,谁敢乱来。
  张斐点点头道:“但是我们发得是税币,至于粮食方面,我已经准备好一份法案,只要通过的话,就能够迫使那些地主将粮食拿出来。”
  在张斐的谋划下,王安石立刻又组织起一轮新得舆论攻势。
  他联合三司、户部、工部,正式对外发布赈灾方案,将大规模整修河北、京城、淮北一代的主要河道,以及水渠。
  但具体金额,以及用什么来发酬劳,他并未写明。
  没了制置二府条例司,他要发税币,以及发多少钱,都是必须要经过朝廷商议,不再是他跟皇帝商量着办。
  每隔两日,检察院突然刊登文章,指出京城物价上涨的问题,并且让市民安心,检察院很快就递交立法会一份全新的包括粮食、酒的法案。
  王安石的文章,这是在大家意料之中的。
  但是检察院突然下场,可真是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啊!
  什么粮食法案?
  什么酒税法案?
  第七百四十二章 粮酒法案
  三司。
  “师正,你怎么看?”
  王安石向薛向问道。
  薛向道:“下官非常赞成这个税币计划,其实下官一直都非常关注河中府的财政情况,发现河中府的财政增长,税务司一个关键原因,而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盐钞。
  而盐钞之所以在河中府取得成功,不在于盐池里面的盐,而是在于可以盐钞交税,因此河中府盐钞的价值,一直未有太多变化,即便是前些时候的盐债危机。
  只要盐钞能够交税,就不会出现贬值的情况。
  而盐钞的广泛使用,不仅仅是促使商业增长,同时还减少朝廷的损耗,我上任之后,一直在查这方面的账目,发现自河中府百姓习惯使用盐钞后,官府的损耗,下降五成之多,
  以前收税,百姓有缴粮食的,有缴绢的,这里面需要运输,储存管理,以及更多的人手,如今河中府的官府是直接拿着盐钞去市集买粮食,百姓所得之钱,又用来交税,这里面就节省了许多损耗。
  所以我建议,发三年有效的税币,借此来机会,来慢慢让百姓习惯使用税币。”
  王安石点点头道:“你与我想得一样,这个计划就交给你来做,也算是你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你且放心,我一定会让他通过的。”
  薛向拱手道:“下官遵命。”
  正说着,那邓绾突然来了,如今邓绾也身为户部侍郎,在吕惠卿未有回来之前,他暂时掌管户部。
  “王相公,三司使,方才兵部那边传来消息,他们已经在安排人手前往淮南西路。”
  “我知道了。”
  王安石点点头。
  邓绾道:“王相公,据说警署此番派人过去,就是针对咱们的新政。”
  王安石摆摆手道:“你让那些人放心,警署此番派人去,只不过是应对灾情,以及执行我的命令,不会管太多事。”
  “是。”
  邓绾点点头,又道:“还有就是,如今大家都在议论检察院的法案,没有多少人在议论咱们的政策。”
  王安石听得眉头一皱,“当真?”
  邓绾点点头,“百姓似乎更相信公检法,而不相信!”
  王安石马上就反应过来,知道是什么原因,心里当然是妈卖批,嘴上却道:“没事的,到时候他们就知道,他们是依靠谁度过这个难关的。”
  果然与张斐所言,在他和王安石的这两份报纸出售后,什么三不足,什么天理循环,全都成为士大夫们的自娱自乐。
  京城内外的百姓们,都在讨论这两份报纸的内容。
  尤其是检察院的这份报纸。
  因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公检法的权威已经是深入人心,在百姓心中,公检法是真的能够解决问题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