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牛郎日记>书库>穿越历史>在年代文中暴富> 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95节

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95节

  苏叶这回真正地尝到了金钱的美好滋味, 美味佳肴入口,在味蕾炸开愉悦的享受。
  她都有了这种感受,何老师和刘刚两人更不必多说,吃得眼睛一亮一亮的,龙虾吃完了手指头还吮得干干净净,龙虾汁一点也不浪费地全倒入炒饭里,烧鹅吃干净了肉,骨架还放到嘴里嚼到没有味道为止。
  何老师这辈子都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饭菜,好吃得能让人盘子都舔得干干净净,甚至恨不得生吞了盘子。
  苏叶吃饱后喝着茶,弯起嘴看着他们风云残卷般的吃相。
  最后他们是扶着墙走出餐厅的,何老师满足又痛苦地喟叹:“港城人日子过得也太幸福了!”
  五十块的饭能吃得那么饱、饭还随便加,这不是天堂是什么?
  苏叶只是笑笑没有反驳。
  次日,苏叶去租了一间仓库,冷库按日租金50元,按月租是1000元。她果断地选择按日租,预付了一星期的租金。一个星期内,他们务必要想办法把这一万斤茶叶卖掉回大陆。
  司机小王和杨雪爸不久后抵达了港城,把茶叶搬运到了仓库,搬完之后他们就离开了港城。
  “苏老师,真不用我们留下来帮忙?”杨雪爸离开前不放心地问。
  苏叶摇头,“接下来的一切交给我就好,杨叔回工厂工作吧。”
  何老师原以为苏叶拿到了出口许可证,那就是已经联系上了买家。没想到苏叶却告诉他们:“明天开始,我们要在这里把这一万斤茶叶卖掉。”
  何老师傻了眼了。
  ……
  春寒料峭,晚上繁忙的道路车水马龙,开着车灯排队的汽车宛如一条会发光的银带。假如何老师只是来玩的,看到这一幕肯定会极为赏心悦目。
  但很遗憾他们是来卖茶叶的,何老师深深地叹了口气。
  一整个白天他们挨家挨户地跑餐厅,推销茶叶,吃了无数闭门羹。
  苏叶倒是推销出了十几盒茶叶,不过这个数目和庞大的上万盒茶叶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本地餐厅已经有稳定的茶叶供应商,不青睐外来的茶叶。这个年代的港城尤其排外,说英语的时候还好,一旦说粤语他们就暴露了。无论是苏叶还是何老师,他们都不懂得说粤语。
  苏叶比何老师强一点,大致能听得懂粤语。
  何老师摇摇头叹息,“小苏啊,你这样是卖不出茶叶的。”
  苏叶诚恳地说:“何老师有何高见,我洗耳恭听。”
  第二天,何老师租了一辆三轮车,租金10港币每天。他们到热闹的菜场附近摆了个地摊,流动的摊位租金为零。何老师说:“小苏,咱们摆地摊!”
  “卖茶叶啦,新鲜采摘的茶叶,清代王室贡品,特级金镶玉!”何老师吆喝起来。
  他的适应能力极强,虽然身为人民教师,摇身一变成市场小贩也不见半分突兀,身份切换得十分自然。
  刘刚更是勤快、吃苦耐劳的人,为了卖出茶叶厚着脸皮当场拆了一盒,逢人就拉来喝茶。
  一整个白天下来,他们虽然吆喝得喉咙沙哑,不过收益非常可观。刘刚数着钞票,他们这天一共挣了400元港币,换算成人民币有177元,这是月入五千的节奏。
  要知道当初一中的学生修手表,一个月也才挣千把、几百块,一个季度都没有五千那么多。
  何老师觉得很满意,按这个节奏多呆两个月上沟村的茶叶钱就凑齐了。
  晚上。
  何老师兴高采烈地数着一沓厚厚的港币,薄薄的纸币愣是被他数出了声音,仿佛在向冲苏叶炫耀。
  “哎,想不到苏老师也有不擅长的地方。”
  苏叶无奈地笑,称赞了老何一番,但她心里迅速算了一笔账:
  “现在仓库的租金是每天50港元,我们三个人在港城一天的食宿开销是50港元,租三轮车每天10港元,加起来成本有110港元,按这个速度我们每天盈利290港元。不过我们有一万斤茶叶,这样卖下去今年我们都回不了大陆了。”
  “我们是卖茶叶的吗?”苏叶提醒着何老师。
  他们的本职是人民教师,卖完茶叶要赶紧回去干正事的!
  “我们不就是来卖茶叶的吗?”何老师没反应过来,忽然反问。
  不是卖茶叶他们来港城干啥?
  两个人大眼瞪小眼,苏叶有种不想搭理这个逗比的感觉,转身去洗手间洗手、刷牙。
  “噗”的一声,刘刚险些喷出一口茶水。
  “何老师,您忘啦,村里生产队的队员都等着您回去去上语文课呢!他们100个字都没认全。”刘刚说。
  何老师愣了愣,被赚钱喜悦冲昏的头脑一下子冷静下来,赚钱哪里比得过教书育人。
  资本主义社会果然容易腐蚀人心!
  半晌,他笑眯眯地问:“那么依苏老师之见,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苏叶一晚上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心里已经有了计划的雏形。她在销售方面是纯粹的新人,之前她在c市能卖掉茶叶,全是托了人情的福。然而资本主义社会不讲人情,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苏叶也谈不起人情。
  虽然茶叶的质量好,一时之间打不开市场也是事实。苏叶想了一晚上,她的优势在哪里?
  晚上大伙在摆地摊的时候,冷冷的海风把苏叶的脑子吹得愈发清醒。她不擅长销售,但是她是从后世穿来的人,为什么要跟这条路较劲。山不过来、她就过去!
  苏叶说:“我有办法在一周之内把茶叶卖掉,不过你们都得听我的,一切行动听指挥。”
  她拧紧水龙头,冲他们俩勾了勾手指。
  “过来听听,刘刚明天你需要这样……何老师,你要这样做……”
  何老师和刘刚脸上的表情精彩极了。
  ……
  次日。
  港城证券交易所。
  三个年轻人走进交易所,其中一个男人在柜台开了一个账号,“买怡和,认购1000股票。”
  柜员啪啪地录取信息,递给他股票凭券。
  那个年轻人正是苏叶,今年她已经长到了一米七。她扮成男人,穿着一套中山白马褂,松鹤黑背心,脚踩着一双黑布鞋,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身后跟着两个黑西装的保镖。
  何老师穿着一双擦得锃亮瓦光的皮鞋、一套西装,梳起的大背头上挂着一副黑墨镜,打扮得好像港片里冷酷反动□□打手。他看似面无表情,实则心里不住地发怵。
  搁谁把几百块钱穿在身上都不会自在,他走进港城证券交易所更是双腿发软。
  这里好像比任何地方看起来都气派辉煌,连柜员都穿着小西服,走进去还开着微微凉快的空调。天知道何老师这辈子是第一次用上空调这种东西。
  股票这种东西何老师还是有所耳闻的。
  但在他的认知中股票是赌博的玩意儿,花钱买股票无异于把钱扔进水里。他控制住心底把苏叶扛走的冲动,一直绷着脸不说话。
  刘刚则是遵从苏叶昨晚的命令,乖乖地跟在她身后不说话。
  他觉得好新鲜,接触到的一切都那么有意思,他不知道苏老师接下来要干什么事,可是莫名地有安全感。
  他觉得苏老师真的很神秘、很厉害。
  港城证券交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这个年代证券股票在国内看来仍旧是属于赌博行为,但在港城规模已经初具雏形,这个年代玩股票的大多是有钱人、资本家。股票真正飞入平常百姓家是在七十年代。
  1961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米国新任总统上任,米国经济进入强势复苏期。这一年,道琼斯指数上涨了22个点。1960年到1961米国股市进入小牛市阶段,当时,港城很多大老板在61年股市中赚到了第一桶金。
  这是苏叶看巴菲特传记想起的事情,1961年他在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写提及,当年收益有45%,几十年后他慷慨地分享了当时的持仓。苏叶曾慕名去研究了一番。
  苏叶买怡和是有原因的,怡和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六十年后仍旧是世界500强企业。它的业务业务范围极广,涵盖金融保险、地产、零售消费、机械制造、运输服务,国人对它下属的子公司恐怕不会陌生,必胜客、惠康、万宁药房、美心都是它的子公司。
  这一年怡和刚刚上市,当年它正好乘上了米股牛市这趟风,它每股发行价16元折合36.1港元,刚开市它就涨了两倍,导致认购形势火爆,最后它超额认购56倍。
  超额认购56倍是什么概念?
  这是买中妖股的概念。
  苏叶摘下黑墨镜,冲何老师微微一笑。
  第105章
  要卖茶叶要找大老板, 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找到一群可以买茶叶的老板。
  他们前天千辛万苦地上门推销,费尽心思找门路卖茶叶,结果连大老板的一片衣角都没见着。
  刘刚双目露出精光。
  苏老师真妙啊, 不过他们要怎么才能让这群老板买茶叶?
  来到交易所之前,苏叶特意拎着何老师和刘刚去人人百货买了两套西装, 到发廊做了头发,捯饬得人模狗样了才拉到港城证券交易所,穷逼估计连门都没走进去就被工作人员拦下了。
  “虽然去年港股受到次美元危机的影响,一度低迷不振, 但我认为米国新总统的上任能改变这个局面。据民意统计, 这是米国史上支持率最高的总统。”
  苏叶冲着何老师说了一串英文, 何老师表面上赞同地露出钦佩的目光, 实则没听懂她在说什么, 他只是按照苏叶的剧本面摊地点头。
  1000股的怡和虽然不多, 只够到了交易的入门门槛,却远远够不上港城交易所的逼格。
  但资格不够别的地方来凑, 不就是装逼嘛?
  这个苏叶还是在行的。
  苏叶用流利的英文同她的“保镖”说话,“我看来看去, 这里也没有什么值得买的股票。”
  这句话解释了她刚才只买了1000股的的行为, 苏叶不是没钱买,她只是认为港股没有投资价值。
  苏叶高谈阔论地说道,“这几年米国的硅谷发展速度很快,随便买航空、电子股都很赚钱。不过怡和也不错。”
  她说英文的同时夹杂着一句粤语,“扑该股太多了, 老是围着港股转活该扑该。”
  苏叶一行人引起了交易所里的股民的注意。
  这群“扑该”说得岂不是他们?股民脸色有些铁青。
  60年受到次美元危机, 股市十分低迷,现在刚进入小牛市, 大家对即将来临的小牛市浑然未知。股票有多绿,他们的脸就有多绿。
  不过新年总算带来了新气象,红马甲(交易员)不停地接着电话,穿梭在偌大的交易所。早起的证券交易无法实现自动化,需要交易员通过拨电话的方式完成交易指令。这些接电话的交易员穿着红马甲,所以也被大家称为红马甲。
  苏叶很快被一个股民搭讪,“兄弟,你的口气挺大的。”
  这是一位中年男子,穿着不太得体的黑西装,脖子挂着一根粗金项链。他一张口就是粤语,苏叶的粤语极其不标准,只能用英语对答。
  不知道的人以为她在装逼,明明会说粤语却故意和别人用英文。只有何老师知道,苏叶确实就是在装逼,不过她确实不会说粤语。
  这个年代只有外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港城有钱人才会开口就一口英语。中年男人叫余彭,他长得胖胖的,形象憨厚可掬,一副大陆来的土老板的模样。
  余彭叫了一个翻译过来,“小兄弟,你等我叫个翻译。”
  苏叶微微一笑,“不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